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黄庭坚文学才能优异为官之路坎坷不定,最后结局怎样?

前言: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一生坚持气节,纵然刀斧加于身也毫不动摇。他们经受对抗势力的各种威逼利诱,甚至拷打折磨,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轻的被降官罢职,重的被全家流放坐牢甚至直接被杀也是常事。这些文人坚硬的腰杆,他们对信念的追求,无惧生死的精神,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这种文人很多,这里就有一位,那就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黄庭坚。

黄庭坚所处的年代,党赠不断。不同派别彼此相互打压。文人被不同势力压制是常事。黄庭坚文学造诣高深,甚至与苏轼苏东坡齐名。这样一位有学问的人由于清正为官,受到其他派别的打压并不能避免。他一生受到各种打压几乎没有中断过,因此为官之路十分坎坷。但他始终坚持正义,不为权贵势力所胁迫。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呢?他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让我们来回顾这段历史吧。

文学家黄庭坚

黄庭坚的出身

公元1045年,黄庭坚出生于如今的江西九江修水县一个文化家庭。其父亲也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各欧阳修、王安石等名人都有来往。他的舅舅李常,当世高官且文学造诣也很深。黄庭坚年幼时就处在这种文学气氛中。加之,他自小聪颖过人,记忆力好于常人,且学习勤奋,因此幼年时成绩就让人刮目相看。

在他年少时,有一次李常到他家做客,拿下书架上的书籍一一对他询问,黄庭坚都能一一作答。这让李常十分欣喜,认为他有千里才能。

他七岁以后,就开始会作诗,并且写出了不少有名诗作流传后代,比如《牧童诗》等。因此,少年时的黄庭坚已经有了名气。

黄庭坚出生于文学世家

踏上官途

公元1067年,黄庭坚按当时文人的通常发展道路,进京科考,并一举中第,考中进士。很快,他就踏上官途,被任命为汝州地区叶县的县尉,一个相当于比九品略高的小官(知县为七品)。过了几年,他参加京城学官的考试,写出了十分优秀的文章,是所有参考作品中最优秀者,因此大受赞誉。

当时的留守官叫文彦博,认为他的才能很大,因此让他当国子监教授,留下来教学。苏轼有一次偶然看见了他的作品,对其评价超凡脱俗,比万千优秀的诗文还要好。并称,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过这样好的作品了。这让黄庭坚的名气名动四方,许多人争相来拜会他,争阅他的作品。

黄庭坚初入仕途

不久后,黄庭坚被提官当作了太和知县。当时对于盐税,其他州县都把盐税的税赋率提得很高,在和税种中占主要多数。这样一来,他们能多收税,且收税容易。但黄庭坚认为这样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此他采用平易的方法治理该县。老百姓对此很喜欢,都称他是青天老爷,但县里各地官吏对此都很有意见。

之后,黄庭坚连续被升官。公元1086年,任校书郎,担任朝廷下令编修的《神宗实录》的检讨官。

一年后,《神宗实录》编成,黄庭坚官升一级,提到起居舍人。

黄庭坚参与编修《神宗实录》

遭受诬陷打击

到了宋哲宗登基初期,黄庭坚再被提官,就职宣州的知州,后改任鄂州知州。此时党争复起。章敦及蔡卞和党羽开始制造借口打击对手,黄庭坚是其中被打击的一方。章敦等找不到理由,后来发现黄庭坚参与编修的《神宗实录》有机可乘,因此让修这部书的所有官史不得离开京城以备盘问。

他们摘录了这部书中一千多条内容,对编修官进行盘问,大多没有证据。最后剩下32条内容。黄庭坚当时修书时加入了"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这一句。于是盘问黄庭坚。黄庭坚回答说:"当时在当地做官,亲眼看见这件事,确实如同儿戏。"其他问他的事情,他都如实回答,并不顾忌。对于问寻,能如此如实回答的,他是唯一一个。这让他备受他人敬佩。

这一事态过后,黄庭坚被贬官到黔州去安置。之后,这些攻击他的人继续诬陷他,又把他贬到戎州。当时的学子为他鸣不平,但他却不以为意。有人来拜访他向他求学,他都认真讲学孜孜不倦。

黄庭坚逆境中留下有名作品

怎样去世

公元1100年,宋徽宗登基。黄庭坚被启用了,朝廷让他担任了监鄂州税,之后提拨到宁国军判官(相当于部队军事法庭审判官),不仅后提升到舒州知州,干回老本行。不久后,要把他调回京城去当员外使,但他拒绝。他只请求任一个州官。不回京,是因为他深知京城险恶,外放做官更能为百姓服务。

黄庭坚外放时的作品

当初在河北为官时,赵挺之与黄庭坚不和。此时,赵挺之在朝廷执政,他指示下属陈举诬陷黄庭坚在有天灾时却大举办理庆典。于是,黄庭坚被除名,被送往宜州进行管制。1103年,他再次被移往宜州。

公元1105年,诬陷他的人又要把他移往永州。但诏令还没有到,黄庭坚就已辞世身亡。他的门客苏伯固及蒋矩,护送其灵丧回到双井,把他安葬在他的祖坟的西边。

黄庭坚画像

结语

黄庭坚的一生为官正直,为百姓利益经常不惜得罪他人。他面对诬陷打压,从不畏惧,始终挺直腰杆,不惧权势。对于个人的得失,他并不计较。这正是一位忠直为民的好官。最终,他在如今的广西省宜山县去逝了。他的精神永远为后人所传诵。

黄庭坚的文学造诣很深,虽然并称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其实他与苏东坡齐名。有"苏黄"的称号。他的诗词作品,注重词语的运用,且十分注重语句运用之法,文章中讲究章法。这样让他的各篇作品都有深刻的内涵,让人一读就上口。因此,在文学上,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学习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机成分。黄庭坚为传承中华文学,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此外,他在书法上也有很大的贡献。他在楷书、行书及草书等,都有独特的意境,最终自成一派,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的书法作品,成为人们学习书法的样本。

笔者认为,黄庭坚身为一介文人,气节坚硬。他对抗诬陷,为官正直。他在文化上造诣很深。他的气节、才学及为民着想的精神,深受世人敬佩,这也让他名动四方。他官路坎坷,最终死于被诬陷的路途中。他的精神,是后世人民学习的榜样!

黄庭坚作品

参考资料:

《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书法评传》.北京大学官网

王琦珍.《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江西高校出版社

逸闻轶事:《学者黄锦祥诗歌随笔与收藏》 .新浪网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