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闽清药膳番鸭汤怎么做
材料
土番鸭1只,姜片5片,水2000㏄,药材:1钱,枸杞2分,川芎4分,杜仲3分,蔘须1钱,淮山3分,红枣5粒,何首乌1钱,熟地2分。
做法
1.土番鸭剁小块,放入滚水汆烫2∼3分钟去杂质血水,再用冷水清洗残渣备用。
2.取一深锅,倒入2000㏄的水,加入作法1的鸭肉块及所有中药材和姜片,盖上锅盖开中火约煮1个小时熄火即可。
2.福州小吃如何做
菜谱物语——福建光饼
光饼是福州的传统特色风味小吃之一,福州人喜欢吃光饼。在福州的许多小巷里,常能看到一些小店里,摆放着些象杯口大小的圆形发面饼,大概有两公分厚吧,面上烤的黄黄的,还有许多的芝麻嵌在面上,饼的中间向里凹,呈个小坑,用手用力按一按,挺硬的,这就是光饼了。 光饼其名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据介绍:在明朝嘉靖年间,侵寇侵扰福建沿海,戚继光奉旨率戚家军入闽抗倭。当时倭患猖獗,战事不断,沿途百姓争相犒劳三军,但戚家军军纪严明,不收礼品。闽清县的老百姓就特制了一种中间带孔的饼,用卤咸草串起来,挂在戚家军将士的脖子上,戚继光深感百姓爱军心切,又看军队也需要便于携带的干粮,就命将土接受了百姓的一片心意。消息传到福州后,当地百姓制作了一种体积比闽清饼小一圈更便于携带的饼,用细绳穿起来赠予戚家军。戚继光在作战中见这种饼非常实用,就令伙头军如法制作。后来人们为纪念戚继光抗倭,就称小饼为“光饼”,称大饼为“征东饼”。光饼深受福州人的喜爱。而古代文人喜吃光饼,那些进京赶考的举子路过福州时,都要买许多光饼用作途中干粮,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饼就成了衡量举子们用功程度的代名词。
3.福州 小吃
1.井大路比比香对面的大食馆,水煮田鸡,拍黄瓜,酸辣粉,实在好吃。水煮田鸡一定要沾店里特指的调料。 2、福州叫破店的吃店颇多,最早成名的大概要数古田支路的那家海鲜店了,现在成了鸡肋,又贵味道又差了。朱紫坊的那家蹄膀店正是这样没名没姓地被大家爱了很多年。找这家店,得要费点功夫,晃在美女如云的津泰路上,小心点留意一个小岔道,转进去,那就是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哦。别心虚,过了桥看到局子的大门,往左一拐,一溜小吃店,中间那家才是正牌。估计是大家老是抱怨找不到地方,里面有个小天井的就是。老板很懂得做生意,人蛮好的。(现在搬到元帅路) 3、东泰路郑记重庆米线店,里面的重庆米线味道不错,配一碗冰粉,爽。4、东泰路香香川菜馆的桑拿田鸡,蚂蚁上树不错,尤其蚂蚁上树印象特别深刻。5、辣不辣酸菜鱼(总店在古田支路),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酸菜鱼。6、九频道新疆菜馆的羊肉串(已经搬到铜盘路),红扒羊蹄,大盘鸡,爆炒羊头肉都不错,价格也实在。 7、鼓东路上的苗家酸汤鱼火锅,那个鱼怎么煮都很嫩,汤味道很特别,就是偏贵了一点。 8、庆城市场门口榕城古街的土伯捞化。9、别有天茶艺居的萝卜酥饼,是我吃过最香的萝卜酥饼,现作现吃,端上来烫手的很。另外,别有天的杭州菜也很精致,不过在那里喝茶实在冷清。10、京门大酒楼的醉鸡,用一个小酒坛子封着,味道很醇,也很新鲜。 京门大酒楼改做杭州菜了,体育中心的知味馆也是做杭州菜的,还有天福酒店的酒楼等。11、红叶蛋糕的波士顿派很不错,看起来不起眼,吃起来口感极好,一块九块多好像。12、屏东东方红附近有一个“榕树下”,那个小店在福州也蛮有名的,那里的猪腰卤面我喜欢,面条做成甜的,一吃就放不下筷子了。13、工会大厦边上的闽清百味馆,里面的粉干煮的真好吃,加了泥鳅,糟,酸菜。 14、水煮鱼吃来吃去还是东泰路的香香川菜馆作得最好,一斤13元,我觉得比东泰川菜馆16元一斤做的要好。15、东方楼旁一小路,去煤炭医院的,路口第一家湘菜馆“桃苑湘菜馆”,酸菜鱼,芝麻牛肉,都是我每次必点的,而且每每都点上两份。16、湖东路的红叶蛋糕有卖提拉米苏,比提拉米苏西餐厅里卖的好吃,价格也只有餐厅里的二分之一。 17、黎明大酒店楼下的全聚德,里面的烤鸭味道不错,可以买半只,皮和肉片下来包面饼吃,骨头架子熬汤,味道很不错。值得一提的是,那里的面饼比较特别,作得跟别家不太一样。那里价格也不算太贵,人均消费在50左右吧。18、通湖路食鼎记有几个特色:纸火锅,一桶天下,蟹黄豆腐,石锅牛柳很赞哦!!19、乌山路拐到西营里市场的路口的醉仙楼小吃是福州最好的,八宝饭、芋泥,烧卖,马蹄糕,糯米糕…正宗福州地道小吃。大家不要走到对面的聚福园去哦。20、利嘉城和长安饭店中间的小路上有家猪血大肠化不错,我不爱吃猪血,可那里的猪血确实好吃。那里的牛杂,肉燕,牛排都不错,以前在台江住的时候就爱吃那里的牛杂捞化,现在都没地方找了,也就这里的捞化有点老台江的味道了 21、在津泰路上,就是从格致出来往仙塔路走的方向在十字路口往右拐,有一家专门买小笼包,烧卖,肉包的小店,名字我忘记了,始终不能忘记那里的小笼包和烧卖,基本中午大家都是排队在那里买的,生意巨好基本是吃了还想吃,强烈推荐!!!李卿包子店!!! 22、鼓西路靠西门路口的地方 傅记 晚上生意很好,就是绿豆汤、花生汤、虾酥、锅边、粉干之类的小吃 通常9:00…10:00左右人最多,很多的士司机在那里吃,常常堵车我喜欢那里的绿豆汤和粉干。23、老干局门口一小摊卖的烧饼和锅边很好吃 。24、双子星大厦对面的福新菜场门口的小吃店的拌猪腰真是一绝。25、洪山科技园里面的实达科技园对面的活鱼小镇的水煮鱼很不错,放的是小辣椒,味道很香!里面的水煮田鸡也好!但是现在质量严重下降,可能换了厨师! 26、温泉公园附近的澳门豆捞火锅很赞哦~~每次都吃到扶墙出门!!27、在金鸡山公园入口有一家武夷农家的邵武菜挺正宗。28、火车站铁路小学旁味全狗肉味道很好,一夫妻开的小店,冬天吃爽死了,要早去,晚了没肉。(个人不爱吃狗肉,喜欢的朋友可以去试下)29、达明路的“食顶天”,店铺不大,上下两层,但装修满有特色。晚上迟去了一般没有位置。里面菜一般都在6~8元一盘,味道比较好。换了好几次厨师,水平下降了很多,菜量偏小,辅料偏多,重要的内容没多少。 推荐菠萝牛柳。30、屏山菜市场对面公交车站旁的卤味很不错。那里的鸭爪很好吃了。
“全游网”是一个很好的旅游网站,楼主想知道的,上面都有。
网址 。
4.福建闽清羊肉做汤怎么怎么做
清炖羊肉汤很好吃,具体的做法步骤:
1. 把羊肉浸泡在凉水中两小时,中间隔一小时换次水
2. 用清水将羊肉清洗干净后切成小块
3. 在锅中倒入足量的清水,把切好的羊肉块放入锅中
4. 中火做开锅后撇去浮沫,倒入料酒
5. 接着放入花椒、葱姜、干桔皮和山楂
6. 盖上锅盖,转小火慢炖1-1.5小时后
7. 把桔皮和山楂捞出,接着撒入适量的食盐
8. 转中火继续炖15-20分钟后关火就可以吃了
羊肉去膻法:
★浸泡去膻法: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左右,隔一小时换次水,可使羊肉肌浆蛋白中的氨类物质充分被浸出
★桔皮去膻法:在锅里放入几个干桔皮,煮沸一段时间后捞出,再放入几个干桔皮继续烹煮,可去膻味
★花椒去膻法:在羊肉炖煮过程中放入一些花椒,再放葱、姜末可使羊肉无膻味且更鲜嫩
★山楂去膻法:在炖煮羊肉时,可放入几颗山楂,除膻效果极佳,而且羊肉还会熟得快
★核桃去膻法:选上几个质好的核桃,将其打破,放入锅中与羊肉同煮,也可去膻味
★萝卜去膻法:将白萝卜戳上几个洞,放入冷水中和羊肉同煮,即可去除膻味
5.福州小吃如何做
菜谱物语——福建光饼光饼是福州的传统特色风味小吃之一,福州人喜欢吃光饼。
在福州的许多小巷里,常能看到一些小店里,摆放着些象杯口大小的圆形发面饼,大概有两公分厚吧,面上烤的黄黄的,还有许多的芝麻嵌在面上,饼的中间向里凹,呈个小坑,用手用力按一按,挺硬的,这就是光饼了。 光饼其名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
据介绍:在明朝嘉靖年间,侵寇侵扰福建沿海,戚继光奉旨率戚家军入闽抗倭。当时倭患猖獗,战事不断,沿途百姓争相犒劳三军,但戚家军军纪严明,不收礼品。
闽清县的老百姓就特制了一种中间带孔的饼,用卤咸草串起来,挂在戚家军将士的脖子上,戚继光深感百姓爱军心切,又看军队也需要便于携带的干粮,就命将土接受了百姓的一片心意。消息传到福州后,当地百姓制作了一种体积比闽清饼小一圈更便于携带的饼,用细绳穿起来赠予戚家军。
戚继光在作战中见这种饼非常实用,就令伙头军如法制作。后来人们为纪念戚继光抗倭,就称小饼为“光饼”,称大饼为“征东饼”。
光饼深受福州人的喜爱。而古代文人喜吃光饼,那些进京赶考的举子路过福州时,都要买许多光饼用作途中干粮,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饼就成了衡量举子们用功程度的代名词。
6.福州有什么特色小吃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影响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
太平燕、太极芋泥、鱼丸、等享有盛誉,台湾同胞有句口头禅:“鱼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厌。”1997年福州市饮食(集团)公司美食园制作的“扁肉燕”和“太极芋泥”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老辈福州人有句话叫“七遛八遛莫离福州”。意谓福州饮食的风味独好,乡人不忍离去。
福州的风味小吃和名点在省内独树一帜。 1.鱼 丸 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
一般用鳗鱼、马鲛等鱼肉捣成泥糊状,调拌优质薯粉为皮,用精肉、虾仁等作馅,捏成丸子。煮熟后泡以美味高汤,加上葱花,浮于汤面,称“七星鱼丸”。
它具有色泽洁白、质有弹性、肉馅香松、口味清爽等特点,素负盛名。据说这七星鱼丸是海上渔妇所创,被一出洋经商的商人学到手,返回福州后如法炮制,开了家“七星小食店”,独家经营“鱼丸汤”。
后有一位进京赴考的举人进店就餐,食鱼丸后啧啧称奇,口占一诗曰:“点点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店主将诗裱于店堂上,从此食客盈门,生意日隆。
“七星鱼丸”因此诗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处都有鱼丸摊店。
郊县的长乐、福清等地也有食鱼丸之俗。除店卖外,还有走街串巷肩挑叫卖者,他们以调羹敲打小碗招徕顾客。
做为地方风味特产,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尝鱼丸为乐。 2.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
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
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
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
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3.锅边糊 称“锅边糊”或“锅边”。
是福州独有的小吃。外地如上海、台湾、香港等地的锅边糊店,几乎都是福州人所开。
其主料为米浆,锅汤烧开后,将米浆淋置锅边,稍干后用小铲刮入锅中,与鸡鸭肝杂、虾干、墨鱼干、香菇、黄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汤合成。其特点是面薄而卷,汤清不糊,味美适口。
旧时,福州南台、下渡一带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时,家家户户都做锅边糊。锅边糊至今仍为福州人习见并爱食的早点。
由于锅边易熟,故福州俗语叫“锅边一煮就熟”。锅边糊也流传到福州以外地区,如莆田。
4.芋 泥 以槟榔芋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芋泥中的上品称为“太极芋泥”和“八宝芋泥”。
由于猪油蒙盖,制成后貌似冷食,实则热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为甜点推出。
福建东部沿海地区皆有做芋泥的习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为有名,是福州地区典型的甜食。
福州民间盛传,当年福州籍爱国英雄林则徐曾在广州以家乡风味芋泥“宴请”洋人,让其烫破嘴皮而出丑。闽东福鼎产的良种大槟榔芋制成的芋泥,质地细腻,堪称一绝。
5.光 饼 又称“征东饼”,其来历有段掌故。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部追歼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龙田)。
为减少炊时,戚继光布置各营以炭火烤灸用面粉做成的两种圆饼。一种小而干燥;一种大而松软,略带甜味。
两者中间均打一小孔,用绳串背于身上,便于士兵携带作为临时干粮。由于它随处可充饥,增强了队伍的机动性,为平倭立功。
此后,为纪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闽清等地人民仿制这两种圆饼,前者叫“光饼”,后者称“征东饼”。后有人在光饼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饼”,又叫“福清饼”。
福清一带每遇清明,用它作祭品。立夏时,孩童们将模仿各种飞禽走兽形象制成的光饼挂在脖子上,追逐嬉戏,增添节日气氛。
将光饼掰开,夹入韭菜、鲜蛏、嫩笋、紫菜等即成“咸烧饼”;如加糖则为“甜烧饼”。老辈福州人倘忆起旧时“提(苔)菜饼,辣菜饼,猪油渣夹我福清饼”的叫卖声,倍感亲切。
旧时这些叫卖人头顶“小店”,小巧别致,左右分书“闻香一尝三打掌,知味十步九回头”小联,里面摆放着甜酱、辣酱等。外地客走过福清,旅外侨胞返乡省亲,也都要买一串尝尝。
闽东的福安也产光饼,该市坂中村的光饼很有名气。当地光饼店附近,每有豆芽菜的摊点,因为光饼夹豆芽菜馅是福安风味小吃。
6.线 面 采优质面粉加盐等辅助料精制而成,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落汤不糊,香爽可口。食用方法有二:其一为高汤线面,即把线面放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钟,色变即捞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如肉丝、煎蛋、香菇、黄花菜。
7.怎么煮粉干最好吃
我通常都用:熟鱼干(一定要把骨头拨干净)、菜(以小白菜最为适宜)、一点肉(可放可不放,我放主要是有点味道,但是煮好了肉都是给狗狗吃地)、干香菇、以及最重要的芹菜和蒜。
接下来把熟鱼干洗净用开水泡着,干香菇也洗净开水泡发起来,请注意香菇水不可以倒掉,那可是好东西呢,可以增加不少汤的味道。小白菜、芹菜、蒜都切好,哦,还有肉切丝。
最先打理的是粉干,先要下锅捞熟,和冷水一起下就好,水开了用筷子夹粉干,能夹断的就已经可以了。这里注意的是粉干捞起来后一定用凉水冲透,最好还能浸泡在那里。这样的粉干吃起来比较滑爽。
好了现在洗了炒锅放点油我们就要开始对付菜菜了,油热之后最先放蒜进锅里,香味出来就可以放肉了,翻炒几下肉变了色把青菜也放如锅内,现下就可以放调味料了。我们家这里放的是鱼露,别处可放盐,加点鸡精或是味精,接着把泡好的香菇连水、熟鱼干都一起放入锅内,再加点水盖上盖煮沸。最后倒入粉干,等它沸腾了品尝味道咸淡自己斟酌。最后要起锅了再加如芹菜搅拌几下,芹菜这种东西太熟就黄了,所以快起锅再放。末了装入碗里之前加点料酒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