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比较
在古希腊文学的皇冠上,悲剧无庸质疑是最光彩夺目的明珠。
其中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以及欧里庇得斯当属其中的执牛耳者。通过对比三人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悲剧的某些共同特点:以神话传说为题材,通过旧题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重视情节以及人物形象鲜明等等。
但即使是使用传说作为剧作的题材,三个人对待神灵与人类自身关系的态度,以及对命运的思索也有所不同。如今古希腊悲剧流传下来的剧本为数不多,有埃斯库罗斯的7个、索福克勒斯的7个以及欧里庇得斯的18个共计32个剧本。
其中大部分以荷马史诗以及古代的英雄传说为题材背景,只有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可以算得上较为现代。但作家的思想并未停留在古代的英雄歌功颂德上,悲剧实际上是他们对当下社会的深刻思考。
因此我们不难在埃斯库罗斯的《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对雅典僭主统治的反对呼声;索福克勒斯笔下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反映的是当下人们所深信的“命运”观念,其中也包括了作家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而欧里庇得斯的剧作更是鲜明地打上现实的烙印——写《美狄亚》提出被抛弃妇女的命运问题,《特洛依妇女》更被认为是影射公元前四一六年雅典攻陷米洛斯岛的残酷屠杀。同时联系到古希腊悲剧实际上是政治宣传教化的工具,因此古希腊悲剧带有浓郁的社会政治色彩是不足为奇的。
但即使是同样以厄勒克特拉为题材所写的剧本,三人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埃斯库罗斯在力求将题材写得逼真的同时突出的是弑母场面的血腥与残忍,通过使观众产生恐惧心理而取得震慑人心的力量。
而索福克勒斯则是将这些原始故事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以客观如实的精神对故事进行描述,他笔下的人物就是历史传说中的原貌,而不是像埃斯库罗斯那样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对人物进行改造。欧里庇得斯突出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的诚实、纯洁与机敏,阿特柔斯的儿子氏族之间的仇杀故事被放到了微不足道的地位。
他的主角是英雄故事里的小人物。由此可以看出三人对于英雄传说的态度大不相同:埃斯库罗斯取材于英雄传说,歌颂的而是神的力量。
人的命运由神领导,比神更具威力的是命运,神也不能摆脱命运的控制。如有预知命运能力的普罗米修斯,在《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中他对伊娥述说自己的命运。
他固然为宙斯的残暴而愤怒,但是并没有挺身反抗被束缚的命运,反而告诉伊娥,自己将会由她的子孙拯救。即使是敢于为人类盗取天火、违背宙斯意愿的普罗米修斯,也不敢违抗命运,只能默然忍受不幸的肆虐,坦然地等待赫拉克勒斯的拯救——神尚且如此,人又岂能违抗命运?此外在《奠酒人》中奥瑞斯提亚本来处于为父报仇以及弑母两难的境地,是阿波罗的预言使得他无奈接受命运,到后来发狂、出奔雅典也都是阿波罗的旨意。
作为预言神的阿波罗,他的话实际上是对人命运的预先描述。通过神或预言者传达命运,在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中还有许多。
对于命运,他所持的是一种无法违抗,只能服从宿命的无奈心态。命运是他笔下人物无法逃脱的因果报应。
而索福克勒斯从神话中汲取的不仅是故事情节与人物,他力图保持人物性格以及故事真实性的同时也倾注自己的理念。俄底浦斯尽管最后还是应了“杀父娶母”的神谕,但是他并非顺从地接受神所安排的命运。
正由于拉伊奥斯、伊卡奥斯特以及俄底浦斯等人想要对抗既定的命运,在阴差阳错之下才会铸成一连串大错。而安提戈涅更是因为在神律与法令的饿冲突中做出抉择才导致自身的死亡。
其中神律可以看做是不可违抗的天命。克瑞翁的法令有违天命,是人的意志与天意的对抗。
作为安提戈涅的对立面,他违抗天命的做法最终导致自己的家破人亡——这又是一个对抗宿命而不得善终的例子。在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神尽管不能完全掌控人类的命运,人类即使可以对命运做出挑战的尝试,但是这样的尝试是危险的。
作为古希腊悲剧的完善者,在索福克勒斯的笔下,悲剧不再是人沦为神或是命运的玩物,而是人在努力对抗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命运之后却落得失败的下场。人在他笔下已经从命运的奴隶转变成为英雄。
而欧里庇得斯走得比两位前辈更远:他已经完全将视线从神身上转移到了人。他笔下的主角大多是小人物,即使是借用荷马史诗中的故事,也仅是用做故事背景。
他着意刻画的是那些在正统传说中一闪而过的、未尝被世人所歌颂过的小人物:如《厄拉克特拉》中的厄拉克特拉、《特洛伊妇女》中的赫卡柏以及《美狄亚》中的女主角。而且这些人物的言行对白带给观众更多的是新近时事的思考,而非对远古英雄的崇敬。
欧里庇得斯在书写小人物的同时彻底地抛弃了命运与神。在作品中赫卡柏在面对城毁人亡的惨象多次对众神表示怀疑,言辞激烈。
在欧里庇得斯的时代,雅典出现怀疑派哲学,作者有意鼓吹这些学说,无疑是有异前人的。而宿命与命运在他笔下更是没有任何影响。
美狄亚不甘于被遗弃的命运,用计策谋杀了情敌,为了报复丈夫的负心,可以狠心屠杀了两个幼子。然而她却没有受到命运的因果报应,而且还乘着神车飞驰而去,逍遥法外。
与其说是因果报应在她身上没有起作用,不如说是命运本来。
2.求参考书目: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
1.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古希腊中的命运观念。
答:在古希腊悲剧中,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知的,是不可抗拒的,是冥冥中的一种巨大的力量。而人的行为与意志,常常处于与命运的悲剧性冲突之中。三位悲剧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这一冲突。在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俄瑞斯特斯》三部曲中的人物都被复仇神所控制,一环扣一环地将自己投放在血腥的家庭谋杀之中。这里的命运似乎是神的力量,因为复仇的最初原由是阿伽门农为了出征而杀女的事件,于是引起一系列的家庭悲剧。《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对普罗米修斯来说,命运就是宙斯,由于他盗火给人类,又拒绝说出宙斯的秘密,因此受到宙斯的严酷惩罚,最终牺牲了自己。对宙斯来说,命运却是一个他不知道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冥冥中注定他被推翻的下场。从这两部剧来看,埃斯库罗斯的命运观具有两个因素,即神和某种神秘力量,它们支配着人和神的生命以及行为。
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中,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和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一种不可知但绝对邪恶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将正直、善良、勇敢的俄底浦斯投入杀父娶母的深渊。
欧里庇得斯则将社会因素与人的因素放进命运的观念中。《美狄亚》中,造成美狄亚悲惨下场的是伊阿宋的忘恩负义与男性文化对女人的蔑视,这种可见的男性社会力量,形成了作为女人的美狄亚的悲剧。
尽管三位悲剧家的命运观念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命运的抗争却是一致的:悲剧主人公用不同的方式,面对落到头上的不公的命运,意志坚定、竭尽所能的进行了英勇的反抗,而在这种激烈的冲突中,显示了人的不甘屈服的精神,产生一种令人震撼的悲剧效果。
2。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其实,人与命运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它是人类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受自然摆布而产生的命运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包括支配神;在索福克勒斯心目中,命运虽是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欧里庀德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3。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答:①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剧作题材都取之于神话,悲剧风格却各有特点:埃斯库罗斯的风格是悲壮、雄浑、自豪而又充满信心;索福克勒斯则是悲愤、迷惘、上下求索;欧里庇得斯则是悲痛、憎恨和寻找出路。②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有人称希腊悲剧为“命运悲剧”。古希腊悲剧一般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古希腊人认为在人与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它是不可抗拒的,不可解释、难以捉摸的。悲剧主人公的结局是逃不出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的。③所谓“命运”,其实质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古希腊人限于思想及科学水平,无法认识。所谓人与命运的冲突,实际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命运悲剧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④命运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三个时期各有不同的表现。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但他双强调人的意志。索福克勒斯向命运提出怀疑与挑战。在他看来,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命运有捉弄人的邪恶性质。诗人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欧里庇得斯不相信命运。他认为命运在人的本身,强调事在人为,强调命运靠自己掌握。
3.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创作的共同点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创作风格的相同之处: ①悲剧的题材来源相同在古希腊文学的皇冠上,悲剧毋庸置疑是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以及欧里庇得斯当属其中的执牛耳者。他们的悲剧创作都以希腊神话传说为题材,通过旧题反映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②悲剧主题基本相同古希腊悲剧往往是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称之为“命运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者的悲剧创作的主题也基本相同,都是以描写主人公个人意志和命运之间的冲突为主。
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在其各自的作品中,塑造了具体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庄严、高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他是人类文明的缔造者和保护神。
为了人类的幸福与进步,他不惜做出最大的牺牲,蒙受最残酷的刑罚。④悲剧是政治宣传教化的工具,带有浓郁的社会政治色彩古希腊悲剧流传下来的剧本为数不多,其中大部分以荷马史诗以及古代的英雄传说为题材背景。
但作家的思想并未停留在对英雄的歌功颂德上,反而是通过悲剧来表现他们对当下社会的深刻思考,即悲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宣扬政治的工具。埃斯库罗斯在《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流露出对雅典僭主统治的反对呼声;索福克勒斯笔下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反映的是当下人们所深信的“命运”观念,其中也包括了作家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而欧里庇得斯的剧作更是鲜明地打上现实的烙印——写《美狄亚》提出被抛弃妇女的命运问题,《特洛伊妇女》更被认为是影射公元前416年雅典攻陷米洛斯岛的残酷屠杀。
因此,古希腊悲剧带有浓郁的社会政治色彩。
4.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异同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史称希腊三大悲剧家,他们在戏剧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代表着古希腊文学的辉煌及人类在戏剧上的探索与收获。
我之所以将此三者放在一起加以对比、讨论,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们都产生于古希腊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有着大体相似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也因为我有这样的意图:比较作最早的戏剧家,了解他们的创作实践有何相互关系,表现出何种趋势。我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理解戏剧的发展以及古今中外戏剧的相似与差异,是不无裨益的。
埃斯库罗斯,史称“悲剧之父”,他的的戏剧才能,似乎是一种天才。他的创作,更多的是出于自我感觉。这当然是缘于无太多先例可循,不过也反映出他在戏剧创作中自由任意的风格。
他对戏剧节奏的把握浑若天成。他不需要什么突转和发现帮衬,“但以诗人自己的方式,凭着直觉,大大完善了悲剧艺术的组合方式,相当深广地发掘了题材的潜力,为后世剧作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
而索福克勒斯则非常不同。索福克勒斯的艺术成就恰恰表现在其戏剧结构的精妙之处。作为一个与“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同时代的人,这种差异确实值得深思。
索福克勒斯曾着意将演员的人数曾至三人,以利于对白的丰富和情节的发展,使戏剧彻底告别个人独白和二人对话的窠臼。这是他在戏剧形式上的革新。
索福克勒斯善于用用剧情来引导观众。他常常为情节的发展设定巧妙的附笔和转折,令观赏者的情绪不由自主的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变换。以他最富盛名的《俄底浦斯王》为例:这部戏剧的结构非常合理巧妙,各个部分的衔接也非常流畅及时,无生硬之感,虽然剧中人物众多,各人性格又非常不同,往往因为立场见解差异而激烈冲突,然而索福克勒斯一笔一笔道来,交待得清楚明白,显示出极高的戏剧技巧。
戏剧的成熟当然不会仅仅停留在结构上,欧里庇得斯在戏剧语言上的成就,反映出古希腊悲剧的高度成熟。
欧里庇得斯的语言能力最主要的他杰出的造型能力。在他的笔下,无论光影、色调、动静都摹写的细致深刻,非常到位。
在《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中》,欧里庇得斯这样描写蛇的形象:“背脊上铺满斑斓的叶影,头颅显示出棕红的色泽,青铜般的鳞片在玉桂树下闪烁出迷人的、深浅不一的光彩。”
这样的描写当然非常形象生动,而且已不仅仅限于单纯的描写本身。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欧里庇得斯对颜色的把握和感觉,分辨出他在描写过程中表现出的虔诚和情感——对戏剧中所描写的事物,还有戏剧本身。
这是从戏剧的情节、结构以及语言方面做的比较,我们可以从这些比较中发现古希腊悲剧逐渐走向成熟的轨迹;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此外,比较三位悲剧大家的作品主题和题材,我们可以发现另外一些东西。
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司》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司违抗宙斯的禁令,盗取天火送给人类,给人间带来了光明,受到惩罚的故事。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命运悲剧。它讲述了俄底浦斯在无意中弑父娶母,而后自残赎罪的故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一部伦理悲剧。讲述了美狄亚因爱成恨疯狂杀人报复的故事。
纵观三剧,可以发现天神的意志与人的意志在剧中的角色与地位正在发生某种微妙的变换。
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主角是神。人是卑微无助,接受援救的角色。埃斯库罗斯赞美了神的伟大,故他的悲剧是神的悲剧;索福克勒斯悲剧的主角是人,另一个主角是命运,即神的意志,而《俄底浦斯王》正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进行角逐的舞台;至于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则完完全全是在描写人性,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悲剧。
这样的三部作品,其主题不断的由神向人变换,当然暗示着古希腊悲剧世俗化、人性化的趋势。
埃斯库罗斯赞美神,给人性树立一个可以模仿与借鉴的楷模,其出发点虽然是宗教性和神性的,然而在客观上启迪了人性,是人性理想的化身。索福克勒斯赞美了人性,高度赞扬了人性的高贵与伟大,认为即使是在不可违抗的命运——即神的意志面前,它也是可贵而不屈服的;这无疑更进一层。不过相对而言,欧里庇得斯对人性的批判则更为现实,也更人性化,基本上摆脱了神的束缚。至此,神,消失了。
这样的演变,当然不仅仅意味着古希腊悲剧的世俗化,也是文学创作的必然趋势。它使文学反映大众,走向大众,影响和服务于大众,并透过人性的关怀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占据重要位置。
古希腊悲剧,或者说文学的这种演变,无疑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1800年后欧洲文艺复兴浪潮里俯拾即是的古希腊情结。
5.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艺术成就及其比较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古希腊时期的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则被称为“三大悲剧”。这三大悲剧由幻想到现实的伟大转变,距今约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智慧的古希腊人创造了永世不衰的希腊文明。在这片文明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至今仍闪耀着耀眼的光辉,这便是古希腊的戏剧,在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是以古希腊文学为开端,影响着以后时期文学的发展。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艺术不同之处:
1,斯库罗斯的悲剧庄严,雄浑,抒情气氛浓重。
2,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质朴,简洁,结构完美。
3,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华美而自然,以写实和心理描写见长。
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如何表现命运主题的,代表作艺术特点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他是第一个在希腊话剧中引入第二个演员的剧作家,通过对话的形式他革命了希腊话剧。他的语言、风格和使用的希腊神话中的故事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人。他的人物都不是普通人,他们的感情、特性以及他们有力、简短、高雅和生动的语言都超于一般人之上。
索福克勒斯:他首先引进了第三个演员,便于更充分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冲突。在他的悲剧中,合唱队的重要性大大减低,戏剧对话和动作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对话成了戏剧中第一位的东西,成了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他把许多可怕的剧景引介到剧场,比如埃阿斯当众自杀、俄狄浦斯刺瞎双眼后再度登台,等等。其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7部,即《埃阿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特拉喀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其中,《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最能反映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才能。
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的时代,悲剧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形式已经发展完善,而在欧里庇得斯手里,悲剧又经受了一次革新。与前辈们不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不再围绕着旧式的英雄主题,而是取材自日常生活,剧中出现了平民、奴隶、农民等人物形象,而剧中所采用的语言也平民化了,很通俗易懂。另外,欧里庇得斯又很多以探讨女性心理为主题的作品,其现存的作品中有十二部就是以女性为主角的,而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就是《美狄亚》,这部作品对后来西方的文学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
可以说,三人一步步将古希腊悲剧推向了完善,丰富了内容和表现形式。
7.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异同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史称希腊三大悲剧家,他们在戏剧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代表着古希腊文学的辉煌及人类在戏剧上的探索与收获。
我之所以将此三者放在一起加以对比、讨论,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们都产生于古希腊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有着大体相似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也因为我有这样的意图:比较作最早的戏剧家,了解他们的创作实践有何相互关系,表现出何种趋势。我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理解戏剧的发展以及古今中外戏剧的相似与差异,是不无裨益的。
埃斯库罗斯,史称“悲剧之父”,他的的戏剧才能,似乎是一种天才。他的创作,更多的是出于自我感觉。
这当然是缘于无太多先例可循,不过也反映出他在戏剧创作中自由任意的风格。 他对戏剧节奏的把握浑若天成。
他不需要什么突转和发现帮衬,“但以诗人自己的方式,凭着直觉,大大完善了悲剧艺术的组合方式,相当深广地发掘了题材的潜力,为后世剧作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 而索福克勒斯则非常不同。
索福克勒斯的艺术成就恰恰表现在其戏剧结构的精妙之处。作为一个与“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同时代的人,这种差异确实值得深思。
索福克勒斯曾着意将演员的人数曾至三人,以利于对白的丰富和情节的发展,使戏剧彻底告别个人独白和二人对话的窠臼。这是他在戏剧形式上的革新。
索福克勒斯善于用用剧情来引导观众。他常常为情节的发展设定巧妙的附笔和转折,令观赏者的情绪不由自主的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变换。
以他最富盛名的《俄底浦斯王》为例:这部戏剧的结构非常合理巧妙,各个部分的衔接也非常流畅及时,无生硬之感,虽然剧中人物众多,各人性格又非常不同,往往因为立场见解差异而激烈冲突,然而索福克勒斯一笔一笔道来,交待得清楚明白,显示出极高的戏剧技巧。 戏剧的成熟当然不会仅仅停留在结构上,欧里庇得斯在戏剧语言上的成就,反映出古希腊悲剧的高度成熟。
欧里庇得斯的语言能力最主要的他杰出的造型能力。在他的笔下,无论光影、色调、动静都摹写的细致深刻,非常到位。
在《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中》,欧里庇得斯这样描写蛇的形象:“背脊上铺满斑斓的叶影,头颅显示出棕红的色泽,青铜般的鳞片在玉桂树下闪烁出迷人的、深浅不一的光彩。” 这样的描写当然非常形象生动,而且已不仅仅限于单纯的描写本身。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欧里庇得斯对颜色的把握和感觉,分辨出他在描写过程中表现出的虔诚和情感——对戏剧中所描写的事物,还有戏剧本身。 这是从戏剧的情节、结构以及语言方面做的比较,我们可以从这些比较中发现古希腊悲剧逐渐走向成熟的轨迹;这是其中一个方面。
此外,比较三位悲剧大家的作品主题和题材,我们可以发现另外一些东西。 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司》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司违抗宙斯的禁令,盗取天火送给人类,给人间带来了光明,受到惩罚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命运悲剧。它讲述了俄底浦斯在无意中弑父娶母,而后自残赎罪的故事。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一部伦理悲剧。讲述了美狄亚因爱成恨疯狂杀人报复的故事。
纵观三剧,可以发现天神的意志与人的意志在剧中的角色与地位正在发生某种微妙的变换。 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主角是神。
人是卑微无助,接受援救的角色。埃斯库罗斯赞美了神的伟大,故他的悲剧是神的悲剧;索福克勒斯悲剧的主角是人,另一个主角是命运,即神的意志,而《俄底浦斯王》正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进行角逐的舞台;至于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则完完全全是在描写人性,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悲剧。
这样的三部作品,其主题不断的由神向人变换,当然暗示着古希腊悲剧世俗化、人性化的趋势。 埃斯库罗斯赞美神,给人性树立一个可以模仿与借鉴的楷模,其出发点虽然是宗教性和神性的,然而在客观上启迪了人性,是人性理想的化身。
索福克勒斯赞美了人性,高度赞扬了人性的高贵与伟大,认为即使是在不可违抗的命运——即神的意志面前,它也是可贵而不屈服的;这无疑更进一层。不过相对而言,欧里庇得斯对人性的批判则更为现实,也更人性化,基本上摆脱了神的束缚。
至此,神,消失了。 这样的演变,当然不仅仅意味着古希腊悲剧的世俗化,也是文学创作的必然趋势。
它使文学反映大众,走向大众,影响和服务于大众,并透过人性的关怀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占据重要位置。 古希腊悲剧,或者说文学的这种演变,无疑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1800年后欧洲文艺复兴浪潮里俯拾即是的古希腊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