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六道轮回就是最苦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念无明,迷惑颠倒,造诸恶业,轮转六道,很难发起出离心。
所以,必须要激活!要把它激发起来,激发我们的出离心,鼓扬我们的欣慕之心!这个激发还有折伏和摄受两种方法,折摄并运。释迦牟尼佛就像悲父在给我们讲这个世间五恶五痛五烧,那种种的不如意,种种的罪恶剧苦,我们在其中勤身营务。
我们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佛说无量寿经》后半部,就是我们娑婆世界苦难的非常淋漓尽致的描述。前面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后面介绍娑婆世界五恶五痛五烧,这两个经文摆在一起一看呢,哎呀!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凉池呀!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清净,美好的故园啊!这里是大火聚呀!这里是茅坑啊!是牢狱啊!是火宅啊!这样才把它激活起来!那么我们再来具体地展开,这种激活要来自于我们领会它,要智慧地观照它,我们凡夫众生没有智慧就在于,我们在生活的现象表层被那些虚幻的东西迷惑了,欺骗了,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首先要讲四谛法,苦谛?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苦难当中,但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苦,这就是一个迷惑颠倒,能够意识到我们在苦中,这就有点智慧,就是苦谛了。但往往大多数人不能意识到,尤其在现在的市场经济,这种物质文明比较发达的时候,他天天感觉很满足啊!我去年碰到一个小老板,吃得胖乎乎的,穿的是很名牌的衣服,红光满面。
他就问我一个问题啊,他问佛教讲苦海无边,我觉得很快乐啊,什么叫苦海无边?不认识事情的真相,那么这就需要深遂的智慧,才能够透过这个虚幻的,所谓的快乐的这种假相,了解生命本身的苦难感。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个太子,他为什么要出家?就是由于生老病死本体上的苦难,他不能释怀呀,即便是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不能安心,他要解决生命当中最本体的问题,他要出家,也要令一切众生离开这种八苦!因此,我们要常常智慧地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然后欣求西方极乐世界的乐,要不断地把佛经里面的净土五经来熏习自己。
无问自说的净土法门体现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的最极悲心哪!很多经典都是有问而说,唯有念佛法门是无问自说。为什么众生问不出来?梦都梦不到嘛!然而这个法门又能彻底地给予众生究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之大利,所以看到众生能够信受,根机成熟,赶紧去说啊!为诸众生做不请之友呀,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啊!透过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宣说,我们把两土的状态作个比较,那真的是稍有点理智,都会有一个毫不踌躇的抉择了。
我们就从这世间的八苦来简单地谈一谈,这个八苦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同样地要经受。这个世间我们有生苦,出生本身就是一种苦啊。
我们是带着一念无明妄动,带着那种贪欲的心在中阴阶段啊。看到有缘的父母这种交合他就投过来呀,投过来他有一个自居的作用。
弗洛伊德讲自居,如果对男根感兴趣,他就会本能地排斥他的母亲,自居一个角色!这样他就会变成一个女婴,投胎为女的。如果他对女根感兴趣,他就会本能地排斥他的父亲,自居一个角色,成为一个男孩。
然后父母精血混在一起,他的阿赖耶识搅在一起就入胎,在母体里面,在生脏和熟脏之间,那是天天跟屎尿待在一起呀。然后吸母体的四大地水火风来长养他的六根啊,这个过程都是很苦啊!它待在一个很阴暗的地方,就像牢狱一样,叫胎狱呀!当母亲吃点硬的东西下去的时候就像高山压下来一样啊,当一杯冰水喝下去的时候就是寒冰地狱一样啊!他是遭受这样的苦难。
然后在十月怀胎成熟,就从狭窄的产道出来,倒悬之苦呀,一出来他是带着那种哭声来到这个世界的。风吹过来在皮肤上,那是像刀割一样的,这种生苦啊,现在我们都忘了!那么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离开了这个生苦啊!就不是由淫欲的烦恼去投生的,而是由念佛的愿力去的。
阿弥陀佛正觉的果地,赐给我们的莲华,这个莲华代表在我们烦恼的淤泥当中开显的如来正觉,九品莲华为父母,是化生啊,莲华的化生啊!不是胎生啊!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离开了生苦。但在三界六道当中,这种生的苦是一轮又一轮,今生是一个人胎的苦还好一点,下辈子可能到马胎,牛胎,驴胎里面去了,那就更苦不堪言了。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灭,就有时间的概念,这个时间是建立在我们的念头当中的。
有一念过去了就是过去,当下这一念是现在,即将要来的那一念是未来,这叫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但是这个念头是虚幻的,所以这个时间的观念也是虚幻的,在百法当中称为心不相应行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告诉我们,时间是虚幻的,是为了解释一种事情的工具手段而已,不是客观物理世界的真相。但是我们在这种八识的妄心当中,念念在迁移,就必然要衰老,感受老苦。
你看看那些,在大街上的老人。前几天我们也到安养院看了一下,那是颤颤巍巍啊!新陈代谢呀,免疫系统呀下降!种种疾病呢!吃饭都吃不下去呀,牙都脱落了啊!那么这个时候,他又是很孤独啊!老了如果没有种信仰,很孤独啊!天天盼望他的子女来看他,那个子女现在自己都。
2.佛说命运是注定的
首先不要相信人有生死轮回或三世报应,这种假说是无科学依据的,但佛教宣扬轮回说是教人行善,用因果报应促人行善,从这种意义上讲是值得赞赏的。
命运是注定的也无可非议,但与轮回和三世报应无关。从哲学观点讲,因果论是科学的,故人生死注定是说都有因才有果,若有前因必出后果,这符合客观规律,从这方面说,人的命运也是注定的。
但是这因果论中的因是复杂的,很难由人认识和掌握,故人们在认识不到因时,看到果后就有奇异感,找不到因就归结到上帝或各种神。现在科学己证明人的寿命是由自身基因控制,是注定的,但还有60%是由各人自己调节控制的,即饮食运动生活的合理也会影响生命基因,促使基因健康正常或损坏,同样影响各人寿命。
基因变化,生活控制都是因,寿长或短是果,当然还有其它因,太复杂了,但因达不到一定质,其结果不会变。总之,从因果论的观点分析人的命运,命运应是注定的,因为那复杂的因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是什么意思
命由己造:1个人的命运、运势是由自己造成的(佛教因果说,这也说明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种善因得善果。)
相由心生:1个人的面相是与他的心理息息相关的,从面相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好坏。(环境改变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都能说明1个人成长的环境能改变他的心理和外在)举个简单的例子,1个心胸宽广的人定然心中坦荡,无虑存心,自然常乐在心,时常会眉开眼笑。那他就不会长得倒八眉。时常生气的人所谓怒发冲冠,眉宇间自有1股霸气,但生气伤肝,肝胆相依,皮肤自然白不到哪去。总之都能验证相由心生这个词。
世间万物皆是化相:这句比较玄了,佛自是跳脱三界看破红尘,在他眼中,世间万物均是浮云,都为虚无所幻化出来的景象。这句话的意思跟“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的意思相似。
4.辩论赛《个人的命运由个人掌握》
原发布者:home闷闷不乐
正方:我们都同在一个社会环境中,可是,人的命运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由一系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其中,内因即主观条件是人的命运变化的根据,具有决定性,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所以,不论是人类发展的实践,还是科学理论的分析,最终的结论就是一句话:个人命运主要由个人把握。正方:按照对方的观点,社会掌握个人的命运,那学生何必读书,努力奋斗,他们只要躺在家里等着社会的决定好了,天上自然会掉馅饼。可事实是我们依然在努力,在奋斗,正是因为个人命运由个人掌握啊。社会只是背景不是向导,而起向导作用的是人自己。反方:哪能这么说呢?导向作用就是起重要作用,社会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个人的行动必须服从于社会,社会决定着个人的行动,否则就会失去行动方向,走向歧路。正方:个人的行动必须服从于社会,的确不错,但社会能决定个人的行动吗?难道那些不努力学习的学生是社会要他们不努力吗?有句俚语:“师傅引入门,修行在个人。”充分说明了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反方: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是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社会不断进步,个人的生存状况也会相应得到改善。?正方:反方:我方强调“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是在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我们要懂得如何顺应社会大潮,个人成就的基础正是社会的大潮。正方:个人的命运的确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但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