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探春的身世与命运 简述
贾探春
身世背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
结局: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相关诗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牵念。
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2.王夫人在贾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
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3.贾府二太太的外貌(王夫人) 具体点
王夫人出生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应该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从书中看,应该是王家的长女.封建时代的长女在家族里是大姐,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约束,要成为妹妹们的榜样,典型如李纨,元春,宝钗等。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她没读什么书,心中郁闷和压抑无处派遣,也就不具备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开阔心胸和浪漫气质,所以长大了就成了个没什么情趣的人(看她给丫环起的那些名字就知道了)。人们有时会好奇,王夫人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凤姐和探春身上应有她的影子。
先说凤儿,常言说得好:“养女随姑”。基因的力量是可怕的,想来王夫人年轻时八成也是个柳眉凤眼的绝色佳人,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凤姐不但继承了她的美貌俗气,也继承了她的野心偏执和狠毒(“野心偏执和狠毒”这话说的很重,但没有文本体现,读者揣测之言。)。曹公全书只写凤姐狠辣,没有对王夫人有明显的贬义形容,只有暗示。我认为最明显的一处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夫人住处的描写,其中包括金钱蟒靠背,金钱蟒引枕,金钱蟒褥子(原文描写更加详细,包括颜色做工什么的,在此难述,各位可参见原书),连用了三个金钱蟒,曹公写人物住处多有对人物本身性格命运的暗示。从后文即可看出王夫人的性格表现。
4.红楼梦中宝玉的娘 王夫人的结局 她好坏啊
转个比较详细的
--------------------
这个问题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里算是没着落了
我根据以上几个人答案里的共同点 捎带自己的理解推测一下
根据原著的精神 就是金陵十二钗的诗可以看出 林黛玉是吊死了(或者沉湖了) 宝钗肯定是得啥病暴死了 根据麒麟伏白首双星那一会 以及妙玉之死 最后贾宝玉肯定是和史湘云结为贫贱夫妻了 史湘云穷死后 宝玉才出了家
有的人说贾府可能再度兴盛 我不太同意 虽说宝玉嫂子李纨 因为重视名节 在贾府败落后 不仅没有受罚 还得到了赞扬 他的孩子贾兰也高中了进士 但是根据书中可以看出来 李纨跟贾兰其实对贾府的感情 尤其是兄弟姊妹之情比较淡薄 即便贾兰日后出息了 贾府也难再复从前
根据刘心武写的《妙玉之死》 贾府中 因为贾蓉娶了公主秦可卿 以窝藏乱党之罪 判了死刑 其他人大都流放 所以 我估计 根据原著精神来说 贾政跟王夫人估计都被发配到边疆了 抑或是 贾珍 贾政发配 其夫人们都被送去在军队煮饭打杂等 这样的悲惨结局
5.贾母是怎样预示林黛玉的命运的
你好。
贾母她给宝玉娶媳妇的标准就是长相美,性格好。门当户对退其次。当然有门当户对更好,那是锦上添花。 用长相美,性格好这两条标准衡量黛玉。
第一条那是没的说。黛玉的长相可以说是相当的美,不是一般的美,足以与宝玉相配。书上说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蛟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你说黛玉长得有多美啊!两条似皱非皱浅淡的像水墨一样的眉飘挂在眼睛上,一双似喜非喜的水杏大眼,含情脉脉;动人的情态生于含愁的面容,娇柔的情态出自纤弱的病体。聪明超过比干,美丽胜出西施。你说这样的美人多难得,是不是比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还要漂亮啊! 所以说,黛玉就长相来说,绝对够得上贾母定的标准。
之所以贾母最终没有选择黛玉,那是因为黛玉的性格不够标准。贾母说的标准我看大致应有以下几个标准:
一是性格温柔体贴。这点黛玉就达不到。黛玉的性格爱使小性,动不动就生气,可能有时温柔还是能够做到的,但体贴就不行了,倒是宝玉对她体贴的十分周到。贾母知道,宝玉与黛玉在一起时常闹别扭,生气拌嘴,有时闹到翻天覆地,非贾母出来不能平息。有时把贾母气得直骂他们两人是一对冤家。 两个人生气打架,这在小时候还没什么,小孩子在一起玩,打打闹闹的也是正常现象,有时眼泪还没干,就又跑到一起玩的很开心。可是大了就不一样了,两个人要在一起生活,这关系到两个人一辈子的幸福问题,特别是关系到宝玉的一生幸福问题。 现在讲究男女平等,在封建社会讲的是男尊女卑,贾母思想再开放,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能不太严重,但也是有的。女人就是侍候男人的,为男人服务的,侍候好男人,让自己的男人安心做事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女人一生的依靠。而如果让黛玉温柔体贴地侍候好宝玉是不可能做到的。反过来让宝玉侍候黛玉还差不多。而如果一个男人把主要精力用在主持家务,侍候女人上,那他怎么干事业。没有一个成功的事业,一个男人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如何光宗耀祖呢? 贾母知道,在宝玉和黛玉还没有结婚的时候,二人如此吵闹不休,将来结婚后,黛玉的小性会更厉害,怎么让她的宝贝孙子受得了。因此,尽管贾母知道黛玉深深爱着宝玉,她也不会成全他们两人的。
二是尊敬长辈,和睦下人。一个女人出嫁后,她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人了,她要承担起做媳妇的责任,对上孝敬长辈,对平辈和下人要和睦相处,与周围的人搞好团结,这样你的生活才能和谐甜美。如果公婆对你不满意,小姑小叔关系处理不好,下人整天说你不好,那么你的生活是不会和美的,进而肯定会影响到你的丈夫。特别是在官宦大家,人口众多,关系复杂,犹如一个小社会,人事关系处理不好,寸步难行。 我们来看黛玉的人事关系情况。贾母对她还可以,那也是贾母看在她是自己亲外孙女的份上。王夫人,这个未来的婆婆对黛玉表面热情,内心是冷淡的。赵姨娘对黛玉也是避而远之。在平辈之中黛玉与宝钗、湘云、妙玉等人的关系都不是很好,比较紧张。特别是宝钗和湘云,时常斗嘴生气闹别扭。即使与迎探惜三春的关系也是不冷不热的。黛玉在下人那里更是没人缘,她语言尖刻,丫环们都跑到宝钗那里去了,不愿意跟黛玉玩。黛玉还还很小气,其实责任都在她自己。 就黛玉这糟糕的人事关系,贾母也不敢把她嫁给宝玉。若他们俩人结了婚,宝玉也会和大家关系疏远,成为孤家寡人。
第三要有一手好针线活,缝缝补补,描龙绣凤,应该差不多都能拿得起来。大家闺秀不一定要去做那炕上炕下的粗活,但不能一点针线活也不会。黛玉平时喜欢吟诗歌赋,看个闲书,她可能会绣一点花,但肯定不如宝钗这方面精通。
第四,就是要有一个好身体。作为媳妇有一个好身体非常重要。一是侍候男人没有好身体不行,不能总是让男人侍候媳妇。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存在就业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男人去社会上打拼,成功男人要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不成功的男人也要负起养家糊口的义务。因此必须有一个好身体的女人为他建立一个安乐窝,可靠的大后方。二是媳妇要为男人传宗接代,生儿育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社会,不存在计划生育问题,而是生儿育女多多益善。古人不懂生育是双方的责任,有时生育不生育责任不在女方而在男方。因此一定要求媳妇要有一个好身体来为男方传宗接代。黛玉在这方面是不行的。整天病病殃殃。就冲黛玉这样的身体,贾母把她嫁给宝玉也是不放心的。
因此,根据以上这些原因,所以贾母最终没有把黛玉嫁给宝玉。这对有情人最终也没有成为眷属。
6.红楼梦中王夫人和探春的特点
王夫人,贾政之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薛姨妈是一母所生的姐妹。她虽是贾家的二儿媳,也不太说话,但深得贾母的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她年事已高,把大权交给自己的侄女王熙凤。不过,一些大事凤姐仍须向她请示汇报。此人是个“善人”,时常吃斋念佛。可是她心并不善,甚至很恶,她虚伪残酷。丫环金钏和宝玉的一句玩笑话,就被她一个巴掌“打得半边脸火热”,还把她撵了出去,致使金钏儿投井身亡。金钏儿死后,她却流下伪善的眼泪,并向宝钗说,金钏儿前日把她的一件东西弄坏了,一时生气,打了她两下子而已。宝玉的丫环晴雯,只因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们所施的小恩小惠,又遭到她的残酷报复,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 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但王夫人向贾母回话时却说晴雯又懒又淘气,且得了女儿痨,才把送出大观园的。仅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她就指使抄检大观园,结果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画,赶走四儿,迁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青年一代遭到了巨大的摧残,王夫人实是元凶。 此人又非常主观武断。邢夫人把绣春囊交给她,她不调查,不研究,就一口咬定是凤姐的。
贾探春是《红楼梦》中贾府里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贾探春画像(19张)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无理取闹,要搜她的身,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另一说法认为,探春自高自负,《红楼梦曲》里写道:(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但根据刘心武先生的探轶,探春是被皇上和番,远嫁到了茜香国。贾探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是故事主人公贾宝玉的庶出妹妹,为赵姨娘所生,与贾环同母。她也是海棠诗社的发起者,别号蕉下客,居于大观园中的秋爽斋,为人精明能干,从十二钗的判词中推断最终远嫁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