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 新闻正文

员工私下交流工资被开除,薪酬保密是够构成侵权?

交流工资被开除,因私下交流工资被开除,薪酬保密Lkz

同事工资”素来是职场的敏感话题,所谓“薪酬保密”,既可看成是一项公司管理制度,也可以视作一种企业文化。在主流认知中,“不打听同事工资”被标榜为“懂规矩”的表现。然而,此前一份网络投票显示,“大多数人表示会打听同事工资”。Lkz

事实上,新闻中的这起个案判决为人们理解“薪酬保密”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法院认定,“对员工个人收入情况实行保密”的做法与《劳动合同法》中同工同酬的规定相悖,“打听同事薪酬”不可作为解雇职工的理由……也就是说,“薪酬保密”本质上是企业为了管理便利而自行实施的内部制度,其不过是“工具”。一旦该制度工具损害了更基础的“价值”和“权利”,也就失去了道德合法性。Lkz

若是“薪酬保密”侵害了职工“同工同酬”权益的实现,那么员工不予遵守,也是可以理解的。须知,“薪酬保密”是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契约,这是一种合同权利义务,而“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则是一种法定权利义务,两者孰轻孰重、谁先谁后,不言自明。并且现实情况是,职场中不少企业确有滥用“薪酬保密”条款看人下菜碟、压榨“老实人”的情况。这与其说是体面的职场文化,不若说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盘剥的潜规则。Lkz

薪酬保密制度是否合法?Lkz

广东国晖(北京)律师事务所许迪律师表示:目前我国法律中并无明文规定薪酬必须保密,但也没有限制用人单位实施薪酬保密制度。Lkz

薪酬保密制度不但可以保护员工隐私、防止互相攀比、减少员工流失,而且某种程度上也属于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用人单位通过规章制度对薪酬保密进行规定,并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股东。Lkz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制定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符合合法性、程序性、公示性。Lkz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