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隐秘的角落》大结局 朱朝阳从学霸变成坏小孩到底谁的错? 12集的《隐秘的角落》看完了,别问我是在哪里看的资源,问了咱也不说。 最后一集处朱朝阳在看完普普的书信后,决定坦白一切,但这个决定来的终究晚了一些,如果他的这个时间可以往前再拨几天,或许他的爸爸,朱晶晶的妈妈都不会以那样的结局躺在冰冷的库房中再也没有醒过来。

如果还可以往前再拨几天,或许老陈也不会“差点”走了,普普也不会“差点”走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圆满结局是否是真的结局,还是只是朱朝阳脑海中的幻想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剧中有几处实在不太合理的Bug,比如张东升明明已经拿回了30万,此时车上只有普普和他,他为何会放过普普并把钱交给他们,又如普普哮喘发作时,张东升在打急救中心电话时明显的迟疑,而此时的普普已经失去知觉,那普普又是如何完好如初的?

所以真正的结局虽然电视机并未给出,但更多的细节其实已经揭示了网剧的结尾和原著小说的结尾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电视剧采用了更加含蓄的表达方式,转折点便在第七集的那本日记,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但一切的假设最终都没有意义,该走的人还是走了,而朱朝阳也在电视剧的最后变成了他爸爸和普普希望他成为的那个人,我们暂且只按照这个结局,聊一聊如今的这个朱朝阳究竟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有这样的儿子,还能再要求什么?
是的,朱朝阳的妈妈就没有任何的其他要求,甚至当学校老师希望朱朝阳可以外向一点,多与同学们交流交流时,都被朱朝阳的妈妈一口回绝,淡淡的说道“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

如果不是严良与普普的突然闯入,朱朝阳或许以后会考上一流的大学,找一份不错的工作,拥有一个安稳、幸福的人生。
然而他的一次开门改变了这一切,也让他这个原本的好孩子开始向坏孩子的深渊越滑越近。


三人组 次发现死亡案件时,是朱朝阳提出了报警,但严良选择了反对,严良说:如果报了警,我们就要被送回福利院,那我们就没法去救欣欣。
当他们第二次遇到死亡案件时,严良提出了报警,但朱朝阳选择了反对,朱朝阳说:就算警察信了我们的话,我爸爸会信么?他能原谅我么?

如果我们对比这两次反对的理由,会发现严良不愿意报警的表面原因是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能否救活欣欣”,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严良不愿意选择这种方式惩罚坏人,他想要更好的方式既可以惩罚坏人又可以救活欣欣”,而朱朝阳的这次,表面原因和真实原因是一致的,他害怕报警以后失去父爱。
站在一个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角度,观众可以理解这种怕再次失去父爱的感受,这也是我们愿意相信朱朝阳只是一时糊涂的理由所在。

这样的朱朝阳太过理性和冷静,也并不符合一个孩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正常反应,而过度的理性和冷静往往可能伴随着的便是冷血和残酷。
朱晶晶或许真的是在五楼的窗台说了那句:“我爸爸说了只喜欢我,不喜欢你”,然后也真的一不小心踩落了窗台,但踩落不代表会立马跌落,也许那双抓住了天台的手曾经向朱朝阳求救过,然而却被朱朝阳冷静的思维忽略了,于是朱晶晶滑落,坏孩子朱朝阳诞生。
张东升还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句话究竟是在说张东升自己,还是在说朱朝阳?
从性格角度、喜好角度,张东升和朱朝阳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喜欢数学,极度冷静,家庭都支离破碎,甚至就连名字都那么相似,东升与朝阳……


件事是朱朝阳一直渴望并极力想要拥有的愿望,为此他可以在发现父亲偷偷录音时刻意撒谎,这个心愿便是朱朝阳特别在意和害怕失去的那个东西,而第二件事则恰恰是阻止这个愿望实现的事情,一旦严良揭发了张东升,那他们的一切行动便都会被重新解读,也包括那次他们三人合伙去少年宫的那次,而面对警察的审讯和调查,即便他说的再天衣无缝,他也依旧会担心父亲就此不再喜欢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