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概念股开盘走强
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ctcliffe, Gregg. L. Semenza获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以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10月8日开盘,相关概念股开盘走强,新开源大涨7%,未名医药涨超5%,中源协和涨超4%。
民生证券认为,本次诺奖分别发现了CTLA-4和PD-1两个负性免疫调节因子,奠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石。我国的肿瘤免疫治疗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欧狄沃和可瑞达已先后获批,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等的PD-1单抗的上市申请获受理,未来国内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研发进度领先的企业、拥有多类抗肿瘤药物联用优势的企业和优质CRO企业有望加速发展。
重点推荐:智飞生物、长春高新、泰格医药、我武生物:智飞生物:三联苗及四价HPV疫苗处于放量阶段,九价HPV疫苗、五价轮状疫苗、母牛分枝杆菌疫苗等陆续上市。长春高新:生长激素快速增长,长效生长激素未来逐步放量。泰格医药:临床CRO领军企业,受益创新药市场发展和一致性评价推进,业务量价齐升。我武生物:粉尘螨滴剂销售稳定增长,屋尘螨皮肤点刺、黄花蒿粉滴剂即将先后上市。
责编:李志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发现丙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学家获奖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北京时间 2020 年 10 月 5 日下午 5 点 30 分,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重磅公布,美国病毒学家 Harvey James Alter、Charles M. Rice 和英国科学家 Michael Houghton因为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而获得 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传染病领域又一个诺贝尔奖,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共同发现的丙型肝炎病毒,从发现到治愈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
Harvey James Alte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沃伦·格兰特·马格努森临床中心输血医学系的负责人,也是输血医学研究部门的副主任。他是美国医学研究人员,病毒学家和医师,以他的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工作而闻名。
Michael Houghton,英国科学家,目前是加拿大杰出病毒学研究主席,也是艾伯塔大学李嘉诚病毒学教授,他还是李嘉诚应用病毒学研究所所长。
Charles M. Rice,美国病毒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丙型肝炎病毒。他是洛克菲勒大学病毒学教授。
丙肝病毒一般指丙型肝炎病毒。1974年Golafield 首先报告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侯顿(Michael 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子生物学方法,终于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丙肝病毒,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型肝炎 (Hepatitis 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由于HCV基因组在结构和表型特征上与人黄病毒和瘟病毒相类似,将其归为黄病毒科HCV。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疫情带来的不同
作为世界上科学和学术成就最具声望的奖项,按照惯例,诺贝尔奖得主名单会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随后在近两个月之后的12月10日举办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晚宴。12月10日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都安排在这一天举行。
9月22日,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诺贝尔基金会决定取消原定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获奖者将不会按惯例被邀请至斯德哥尔摩,而是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
诺贝尔奖获奖者将在瑞典驻相关国家的大使馆或其从事研究的大学被授予诺贝尔奖章和证书,而主办方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线上直播颁奖仪式。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5年获奖者
2019年,美国癌症学家威廉·乔治·凯林、英国医学家彼得·约翰·拉特克利夫,以及美国医学家格雷格·伦纳德·塞门扎,凭借他们革命性地发现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气的基本原理。
2018年,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生物学家本庶佑,凭借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获得诺奖。
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凭借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获奖。
2016年,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凭借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获奖。
2015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凭借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奖。
参考文献:
1.刚刚,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发现丙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学家获奖
2.重磅!20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公布,氧气感知机制获奖
William G. Kaelin J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获奖
2019年10月7日卡罗琳斯卡研究所的诺贝尔大会决定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William G. Kaelin J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三人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
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氧气的根本重要性已被了解了多个世纪,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清楚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变化。今年三位诺奖得主发现了细胞感知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氧气供应分子机制,可以调节基因的活性以应对不同水平的氧气。
他们开创性发现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适应机制之一。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
William G.Kaelin Jr.
//
William G.Kaelin Jr. 1957年出生于纽约,在达勒姆杜克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在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波士顿的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进行了内科和肿瘤学的专业培训,并在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实验室,并于2002年成为哈佛医学院的正式教授。自1998年以来,他一直是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
//
Peter J. Ratcliffe
//
Peter J. Ratcliffe于1954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郡。他在剑桥大学的冈维尔大学和凯斯学院学习医学,并在牛津大学进行了肾脏病学专业培训。之后在牛津大学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并于1996年成为正式教授。他是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临床研究主任,牛津大学的Target Discovery研究所所长和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成员。
//
Gregg L. Semenza
//
Gregg L. Semenza于1956年出生于纽约。他从波士顿哈佛大学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后,于1984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并在达勒姆杜克大学接受了儿科专家的培训。
之后在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博士后培训,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研究小组。他于1999年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正式教授,自2003年以来担任约翰·霍普金斯细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研究计划的主任。
//
关键成果
//
Semenza, G.L, Nejfelt, M.K., Chi, S.M. & Antonarakis, S.E. (1991). Hypoxia-inducible nuclear factors bind to an enhancer element located 3’ to the human erythropoietin gen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8, 5680-5684
Wang, G.L., Jiang, B.-H., Rue, E.A. & Semenza, G.L. (1995).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is a basic-helix-loop-helix-PAS heterodimer regulated by cellular O2 tens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2, 5510-5514
Maxwell, P.H., Wiesener, M.S., Chang, G.-W., Clifford, S.C., Vaux, E.C., Cockman, M.E., Wykoff, C.C., Pugh, C.W., Maher, E.R. & Ratcliffe, P.J. (1999). The tumour suppressor protein VHL target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for oxygen-dependent proteolysis. Nature, 399, 271-275
Mircea, I., Kondo, K., Yang, H., Kim, W., Valiando, J., Ohh, M., Salic, A., Asara, J.M., Lane, W.S. & Kaelin Jr., W.G. (2001) HIFa targeted for VHL-mediated destruction by proline hydroxylation: Implications for O2 sensing. Science, 292, 464-468
Jakkola, P., Mole, D.R., Tian, Y.-M., Wilson, M.I., Gielbert, J., Gaskell, S.J., von Kriegsheim, A., Heberstreit, H.F., Mukherji, M., Schofield, C.J., Maxwell, P.H., Pugh, C.W. & Ratcliffe, P.J. (2001). Targeting of HIF-α to the von Hippel-Lindau ubiquitylation complex by O2-regulated prolyl hydroxylation. Science, 292, 46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