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是什么原因?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背后的真相

美团外卖发布国庆数据:景区外卖订单量陡增两倍小哥代排队成新潮

近日,美团外卖发布《美团外卖国庆消费大数据报告》。订餐场景和订单品类呈现出明显的节假日特点:热门景区、酒店的外卖订单量暴增,地方特色菜备受青睐。

据报告显示,重庆市来自酒店的外卖订单较国庆前一周增长24%,增幅位于西南各主要城市第一位。旅游复苏强劲,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酒店类订单依然较去年同期增长8%,国庆期间外卖需求最强劲的区前五为,渝北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最最受欢迎的外卖菜品为:融合菜、汉堡、烧烤、小面、川菜。

与此同时,外卖成为旅游打卡的一种新方式。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0月5日期间,景区外卖单量大涨,导游占3成,热门景区外卖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00%。受疫情影响,歇业长达数月的导游群体,表现出对外卖的强需求。调研显示,热门景区外卖订单近3成来自导游,他们偏爱川菜、湘菜,订单平均单价超60元。来自酒店的外卖订单比节前暴增150%,其中超过5成订单为地方特色菜。

除了旅游出行,不少人选择宅在家中,消费数据呈现出品质化和“向往远方”的特点。异国特色外卖订单量同比节前增长60%,其中韩国料理、日料、泰餐、西班牙海鲜饭等品质餐食单量增幅较大。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成都,是国庆期间点外卖最多的城市,重庆、杭州、苏州等紧随其后。

受疫情影响,部分高校仍然处于封校状态。错失旅游季,大学生靠外卖抚慰内心。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前5天,高校外卖单量同比去年翻了2番。大家大快朵颐之际,助消化的健胃消食片悄然卖出了10万盒。

“跑腿小哥是万能的”,美团外卖负责人接受采访笑称,“10月1日到3日,跑腿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151%。”美团跑腿小哥接到的需求既多样且个性化,送大闸蟹、买衣服、代排队、买奶茶、照看宠物等是最为普遍的需求。其中,跑腿代排队订单同比增长419%,成假日消费新趋势,90后为主要消费群体。从区域来看,广州是今年黄金周前3天跑腿订单量增速最快的城市,苏州和杭州则紧随其后。

500个景区上线“景区随身听”,导游会失业吗?

旅游产业观察有话说:近日,高德地图发布“景区随身听”服务,从“十一”起在500个热门景区正式启用。游客有望告别“八股文”讲解。“随身听”类似“线上真人导游”,不仅将“马未都讲故宫”等名人语音囊括其中,还欢迎所有导游、主播、民间高手等上传自己对身边景点的讲解。据悉,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购买导览语音包。不过,也有人担心会不会导致导游失业?

“景区随身听”能带火景区吗?

500个热门景区将正式启用“景区随身听”服务。到时候,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有趣有料的各种真人真声导览。有媒体随即以告别“八股文”讲解,来“欢迎”这款有调性的文旅产品。它应和了游人们对互联网场景化应用的想象,俨然开启了旅途中的小确幸。

“景区随身听”只是以往语音讲解器的替代产品吗?它给人第一印象是,“景区随身听”里讲述的角色变了。你听到的可能是高德首席导览官、著名收藏家和古董鉴赏家马未都,也可能是非遗传人、知名主播或知名配音演员,还可能就是身边的民间高手。而且,“景区随身听”里讲述的内容也变了。它能提示你“最佳观赏点”的位置,会拿时下的热播剧撩撩你。特别是,“景区随身听”运用了众创的模式,人人都可上传优质语音,与世界上的“知心听众”相连接。

所以,“景区随身听”改变的不只是过去语音讲解器中呆板的讲述,而且改变了内容生产的方式,甚至能够触达用户的情怀和调性。在人们不再满足观光游、印象游的当下,文化深度游正热,人们更热衷以自由行的方式,探索心中的“网红目的地”,“景区随身听”的确赶上了好时候。

如果这一类具有爆款潜质的产品能够极大地释放需求的力量,引导景区提升文旅产品的供给,那它就真的有可能成为让景区火爆的“催化剂”。

而一直以来,同质化竞争依然是国内不少景区的“通病”。依赖门票经济,旺季火而淡季冷,困扰着大大小小的景区。这种情况下,看景不如听景,不只是一种审美的错觉,而是实实在在的旅游体验。

归根结底,游客对景区的建设至关重要。智慧旅游的新产品关键要更智慧,要能从游客视角深挖不同层次的生活需求和享受需求,并与景区旅游服务供给有效连接。那么,科技在文旅中的应用创新,打通了从发现价值到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催生丰富的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才能带动文化与旅游的创新发展。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在“主要任务”中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智慧旅游,大有可为。

在移动互联时代,注意力始终是稀缺的资源。真正吸引游客的是景区创意新颖的业态与产品。随着“景区随身听”的上线, 人们期待一款“行走的导游”,能够为破解景区痛点带来一些助力,真的让人们能够走进理想的旅行目的地。

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是什么原因?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背后的真相(图1)

“景区随身听”虽好,代替导游为时尚早

据介绍,“景区随身听”的内容涵盖历史风云、野史秘闻、科学科普、自然地理、亲子故事、国学漫谈、神话传说等。在景区,游客可随走随听,软件会根据定位自动调出对应讲解。

“景区随身听”,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一些著名景区就出现过,只不过,那时叫“电子导游员”,即把导游词灌成录音带,供游客购买佩戴在耳朵上听。相较之下,由新发布的这款“景区随身听”服务软件,无论是从服务内容、服务功能,还是服务水平上来看,显然比过去的“电子导游员”有质的飞跃。

应该说,对于文化旅游业态来说, 类似于“景区随身听”的服务将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同时,“线上导游”服务也给游客了更多的福利和选择,尤其是对于喜欢深度体验旅游和喜欢触及多元化内容的游客来说,可谓善莫大焉。

事实上,有过旅游经历的人都知道,时下的一些导游包括5A级景区导游,听他们解说,真的还不如买部“景区随身听”,每到一景点,就驻足背诵千篇一律的毫无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说明词,喃喃地,匆匆地,毫无表情还不说,最后一句通常是说明词搭配的一点小噱头,诸如“我们快点走吧,免得洞内的仙女把我们捉去了!”肉麻之余,简直像受到了侮辱。像这样的导游所念的景点说明词,不听比听了可能还舒心些吧。

但话又说回来,“景区随身听”虽能为被导者发现美,也可以为参观者阐析美,甚至不无诗画的情怀,语言的才能,但假如有游客突然中暑和突发心脏病之类,“景区随身听”又如何是好?

其次,“景区随身听”如果真有这么万能的话,一些院校还开办旅游专业干什么?

第三,就像智能人一样,“景区随身听”能精准地捕捉到每位游客的面部表情和读懂人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吗?

此外,导览语音包的具体价格至今秘而不宣也是个问题。比如会不会捆绑销售从而加重游客经济负担?

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是什么原因?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背后的真相(图2)

至于说一些导游之所以倾向于“八股文”解说的原因,恐怕主要是由于目前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运营、管理及监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导游的工资收入还只能靠引导游客到指定的商场购买商品并进行比例提成获得。

这就希望有关部门不妨从理顺导游的工资收入机制入手,在此基础上,经常地组织他们开展技能服务大赛,以及精巧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和征文征样有奖活动等。从而从根本上去调动导游从业者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促进导游改善服务质量的一项辅助化设施,“景区随身听”不妨投放文化游市场尝试一下。但是 指望它全面代替导游服务还为时过早。

“我们实际上是向声音内容创打开了另外一个广阔的天地。”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问题予以否认。他表示,“景区随身听”服务给内容创了一个平台。 以前,导游或许只能小范围地服务,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无论是导游、专业达人还是民间高手,任何人只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或者声音好听受到粉丝喜欢,都可以上传自己的语音内容,并经过审核后上线。“比如你对岳王庙、对西溪湿地有什么见解,都可以录下来传到平台,让市场去检验,让中国的亿万消费者去检验。”至于创上传内容的录音工具,据悉,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初期的版本,但还未正式向创发布。

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是什么原因?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背后的真相(图3)

对旅游市场,机遇多过挑战?

“‘景区随身听’服务确实在导游行业引入了竞争, 但对于整体旅游市场来说,机遇多过挑战。”旅游社会学家刘思敏表示,“景区随身听”服务会让部分循规蹈矩的导游感受压力;但对于不断进取、求知若渴的导游来说,他们或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该举措也向旅游业外人士了一个展示和传播知识的机会。

刘思敏分析,“线上导游”无法替代真人导游,目前完全不需要有这类恐慌。“真人导游是灵活的、有温度的,能够的服务远超过单纯的景点知识讲解。从现场感和互动的角度来说,目前的线上讲解也无法与真人导游相较量。”他表示,也正是因此, “线上导游”应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多在吸引游客方面“下苦功”。

不过,对于文化旅游业态来说,类似于“景区随身听”的服务将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已经成为国民文旅消费的新诉求、新风尚,“线上导游”服务为游客了更多福利和选择,尤其能让喜欢深度体验的旅行者得以触及更多元化的内容。

“平台方应该注重对语音内容的筛选与审核,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不要让鱼龙混杂的低质或不健康语音在平台上线。”刘思敏提醒。

本文综合环球网、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杨博)等,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图片来自旅游产业观察,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5月较3月订单激增68%,成都“外卖夜市”火了

“夜市”这个词今年尤其的火。从华灯初上到凌晨午夜,从街边小店到网红地摊,喧嚣和人群透露着浓浓的烟火气,也彰显着城市新的消费活力。而除了直观可见的线下消费,另一个线上的“夜市”,也在成都火爆了起来,那就是“外卖夜市”。

近日,美团平台将成都外卖订单数据进行了细分统计和分析后,出炉了最新的成都《外卖夜市数据报告》。红星新闻记者从该《报告》中看到,成都夜间时段的外卖订单量从3月以来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其中5月夜间订单比3月增幅为68%,增长势头强劲。

事实上,上半年疫情期间,许多成都的餐饮商家已纷纷将经营重点从堂吃转向外卖。而成都近段时间以来夜间经济发展的整体氛围,更是刺激了商家们纷纷在“深夜经营”上投入和发力。据美团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夜间经济时段(晚6点至次日早6点)的外卖订单量,已经占到了全天总订单量的35%以上。

八里庄、东大路、青羊鹏瑞利都是火爆中心

烧烤订单NO.1

根据该《报告》,以5月为例,在成都外卖商家中,有43%的商家会营业到夜里10点,27%的外卖商家会营业到凌晨以后。

据美团平台相关负责人分析,成都的“商家熬夜数据”在全国来看处于上游水平。这与成都近段时间以来夜间经济发展的整体氛围不无关系,此外,这也与城市特质与所处地理位置有关。成都本就是一座热爱生活的消费城市。并且,“南方城市的商家倾向于营业更晚,在经营上也更加的‘拼’”。

《报告》显示,成都夜间消费的品类呈现出兼顾“解饿“和”解馋“两个特征。在晚间6至8点,更倾向于饱肚子解饿,占比较高的品类为简餐快餐、四川地方菜、西餐等。而8点以后,烧烤、小龙虾、炸鸡等品类占比上升较快,更加有“解馋”的意味。其中烧烤品类作为近两个月增长最快的品类,更是占据了成都“外卖夜市”中“解馋”美食的头把交椅。

从消费者群体来分析,成都的夜间外卖消费者占比最多的群体为25~35岁,而从消费能力来说,35~45岁的用户客单价最高,消费力更强。

而从商圈来看,大成都范围内,八里庄、青羊鹏瑞利、金沙商圈、东大路-太古里商圈等区域夜间外卖热度最高。

商家说

6月外卖订单较3月翻数倍

需求大,营业时间也延长了

成都“外卖夜市”的火爆,对于商家而言感受更加的直观。

几乎打开所有外卖平台,按照月销量排序,“88号龙虾社||为解馋而生”都排在前列。据该店铺工作人员介绍,该店共有两家分店,均是营业到凌晨3点。从6月目前的营业数据来看,该店平日的外卖日单量能达到150单,而到了周末,则能达到一日200单。而这一单量对比今年3月,甚至翻了2倍。

“晚上8点到凌晨3点这一时间段的单量能够占每日的70%以上”,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今年受到疫情和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但对比去年6月,经营情况并未下滑,“并且我们预计接下来的7、8月份,还将迎来更大幅度的提升”。

而另外一家川渝本土品牌连锁店黄氏小海丁老烧烤,甚至因为入夏后单量激增,而延长了营业时间。上个月,该烧烤品牌在美团外卖仅宵夜营业额就取得了单店月均80万元的金额。据该品牌负责人孙欢介绍,四月以来,成都夜间烧烤需求爆增,黄氏小海丁老烧烤各门店月销量环比以50%的增幅持续增长,订单量最高的华阳店,在6月甚至达到了平均每天400-500单。

黄氏小海丁老烧烤

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是什么原因?国庆景区3成外卖订单来自导游背后的真相(图4)

黄氏小海丁老烧烤的外卖

“我们的营业时间此前一直是下午5点到凌晨3点”,该负责人表示,入夏之后,营业时间改成了下午4点到凌晨4点,“即便到了0点至凌晨4点的时段,我们也有平均每个店50-60单的外卖单量,销售额在3000元-4000左右”。

在他看来,成都推出一系列举措刺激夜间经济的增长,而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夜间消费的火爆也就自然而然。“我们也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发力,采取了很多举措”,比如用热销菜品引流、增加营业时长,以及三公里内免配送费等等,“相信接下来还会迎来新一波高峰”。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