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刘若庄逝世究竟怎么回事?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刘若庄逝世具体情况

抗战老战士、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奠基人方彦逝世

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刘若庄逝世究竟怎么回事?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刘若庄逝世具体情况(图1)

据中国政法大学官方消息:抗战老战士、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奠基人、法学副教授、离休干部、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届中国民主同盟支部主委方彦同志于2019年8月24日因病逝世,享年96岁。

方彦同志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9月调入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任教一直到1985年5月离休。历任讲师、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首任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是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的早期领导者、组织者、开拓者、实践者,1981年从事行政法教育教学以及理论研究,是行政法学奠基者。受聘担任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成员,中国行政法研究会顾问等职,为中国政法大学和国家法治建设尤其是行政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方彦同志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教育事业奋斗一生。

方彦同志千古!

方彦教授生平简介

方彦,原名康舒新,1923年3月15日出生于山西省兴县城关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34年考入兴县中学。1936年至1937年在太原市上中学,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山西牺盟会。1937年秋任兴县牺盟会分会协助员、青年干事,牺盟会游击队工作员、通讯员、文工团团长、兴县“青救会”主任,中共兴县县委“青委”委员,兴县民先队副队长等职。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八路军120师忻崞宁静支队特务连(担任过排长、副指导员)和四分区武工队、六分区独立营(担任过青年排长、文化教员)、忻崞平川武工队,曾参与配合百团大战进行的游击战斗活动及掩护干部通过封锁区。1941年调到晋西 “青联”,任《中国青年》(晋西版)校对,泽东青干校教务科员。同年9月至1948年9月,在《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分社任记者、、秘书、科员。1949年任察哈尔省民政厅政务秘书。

1954年9月调任北京政法学院华北调干轮训班教学负责人兼《民政概论》教员。此后一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先后在国家法教研室教授宪法、民法教研室教授国际法、任国防法教学组长、第一任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全国首批双学士班主任、讲师、副教授。编著有《资产阶级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法》《国际法讲义》《陌生的人影》等。参编北京政法学院第一部行政法教材《行政法概要》(1982年6月)《行政法概要—教学参考资料选编》,参编全国第一本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行政法概要》(1983年6月),参写最早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1983年4月),《中国行政法学》(主编之一,1989年8月)。1985年5月离休后,受聘担任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成员,中国行政法研究会顾问,《中国老年报》顾问等。1986年至1999年任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届中国民主同盟支部主委,有效地开展了民盟支部建设。2015年,荣获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颁发的中国行政法学“杰出贡献奖”。

水文地球化学奠基人、中国地大(北京)原副校长沈照理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沈照理同志治丧小组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水文地球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沈照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4日19时04分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因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沈照理同志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刘若庄逝世究竟怎么回事?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刘若庄逝世具体情况(图2)

沈照理教授

公开资料显示,沈照理,男,汉族,1932年5月出生,上海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57年-1961年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攻读研究生,并获前苏副博士学位,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晋升博导。沈照理曾任原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及工程地质系副主任、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

沈照理生前曾任中国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沈照理还是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悼念!中国化纤领域奠基人郁铭芳院士逝世 他纺出了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

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刘若庄逝世究竟怎么回事?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刘若庄逝世具体情况(图3)

郁铭芳院士逝世,又一位德高望重的科研界前辈离我们而去,但历史不会忘记他曾为中国科研做出的卓著贡献。

据东华大学官方消息,郁铭芳,浙江省鄞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郁铭芳主要从事化学纤维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制,主要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涤纶高速纺丝、高强涤纶等。

1927年10月3日,郁铭芳出生在上海一个小商业者的家庭,中学时就喜欢做化学实验。1957年,郁铭芳参加筹建中国首家自行设计的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当时合成纤维在国内还是空白,没有技术、没有原料、没有设备,经过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纺出了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6丝。

1962年,在他参加领导下,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建设的年产六百吨锦纶生产装置投入了生产,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

中国工程院评价:“郁铭芳参加筹建中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纺出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学纤维,是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