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五通桥居民在恐慌什么
▲乐山五通桥区委书记现场回应:全覆盖检查未发现异常将持续监测。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8月20日上午,四川乐山五通桥区居民的恐慌引起舆论关注。视频显示,化工厂区上空,烟雾弥漫,当地民众纷纷逃离,以致交通一度堵塞。
事发后,五通桥区上午10时发布通报:经排查,我区内所有化工企业均未发生爆炸;通过环保部门排查和企业自查,未发现泄漏等异常现象。部分网民就此追问:若没有泄漏,烟雾是怎么来的?
今日上午,界面新闻从乐山市委宣传部获悉,该市五通桥区发生一起化工厂泄漏事件,目前已经得到控制,暂无人员伤亡的报告。
8月20日13时许,五通桥区委书记张国清发声,称整个五通桥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发生爆炸;未发现泄漏等异常。
最新消息是,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在其官博辟谣,网络中部分涉及五通桥区化工厂图片和视频为谣言。
从“未发现泄漏”到“发生化工厂泄漏”到“未发现泄漏”,口径上的不一致也让很多人产生了疑惑:五通桥区到底发生了什么。
虽然五通桥区委书记发声称,爆炸纯属子虚乌有,当地民众悬着的心可以暂时放下来,但这起突发事件还是留下了诸多疑点,有待当地进一步作出解答。
1.当地民众到底在恐慌什么?
早在8月18日,乐山当地就有网友反映化工厂产生浓雾的问题。当时乐山当地辟谣称:经现场勘查,该区境内目前未发现和邦、永祥、福华等企业燃烧、爆炸和泄漏的情况,关于网友反映的烟雾产生的原因,为永祥股份安全系统正常泄压。
仅两天过后,就发生引发当地民众恐慌的事件。问题来了:这只是一个巧合,还是存在关联?当地民众到底在恐慌什么?这些问题显然需要答案。
2.当地的舆情应对和信息发布是否充分?
在网络疯传化工厂爆炸发生毒气泄漏之后,当地进行了辟谣。但就目前看,在是否存在泄漏一事上,几方说法并不一致。
那这些口径何以不同?根据10时26分五通桥区发布的情况通报内容,以及五通桥区委书记的回应,当地并未发生任何爆炸、泄漏问题,那么民众为何纷纷“外逃”?这也需要科普跟解释。
▲乐山五通桥官方通报一危化企业气体泄漏传闻:未发生爆炸 未发现氯化氢等超标。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3.对化工厂的隐患和风险,是否有深入彻底的排查和治理?
乐山五通桥出现这一事件,从目前的回应来看,并非化工厂爆炸或者泄漏而起,但在以前,却有着因泄漏等原因造成的类似事故。
五通桥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四川重要的化工基地,也是国内十大原料基地之一。早在2013年,就有媒体人曾撰文披露当地化工企业云集,污染严重,民众苦不堪言。彼时的文章中提到,当地一些化工厂多次发生泄漏事故。
根据中国的报道,2013年,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永祥多晶硅公司在生产中,发生了“氢化工序”回收装置换热器泄漏并自燃(主要成分氯硅烷)事件,并且产生有毒烟雾扩散。
此次事件,让很多人重提旧事。那这么多年,乐山当地对于五通桥化工厂存在的种种隐患和风险,有没有进行过深入彻底的排查和治理?
疑点一箩筐,乐山这起事件显然需要查清那些疑点,积极回应民众关切,消释外界质疑,也推动当地化工产业实现良效治理。
拿此事来说,就算没有发生泄漏,当地居民的恐慌也不是什么小事。对于长期与化工厂区相处的居民来说,其心理承受能力必须被充分考虑到。
无论如何,不管这次事件原因究竟是什么,当地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生产,治理好环境污染。
国家文物局谈首里城火灾启示:今年四川等地发生文物火灾
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国家文物局今天(11月4日)发文谈及日本冲绳首里城火灾启示,称我国文物消防安全总体平稳,但仍然不容乐观。
10月31日凌晨,日本冲绳县那霸市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突发火灾。国家文物局督察司指出,这为我国文物安全敲响了警钟,认真汲取火灾教训,对加强和改进我国文物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文章透露,今年以来,四川云岩寺、贵州东山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发生火灾。
现状
中国文物消防安全总体平稳,但仍不容乐观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指出,火灾是危害文化遗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尤其对于木结构文物建筑。我国文物建筑多以砖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多用可燃物作室内装饰,火灾荷载高、耐火等级低,极易燃烧。
近年来,俄罗斯新圣女修道院、巴西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皇家马厩与马术学院等一大批文化遗产,因火灾受损严重甚至消失殆尽。我国文物建筑火灾也时有发生,近十年来国家文物局接报文物建筑火灾事故150余起,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事故49起。
我国文物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仍然不容乐观。
今年以来,四川云岩寺、贵州东山古建筑群、安徽黄田村古建筑群、青海隆务寺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发生火灾,教训极为深刻。
国家文物局督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东陵进行消防演练。国家文物局供图
隐患
电气故障引发文物火灾事故占比近50%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文物建筑资源丰富。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的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文物建筑有40余万处,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建筑有3100余处。
对国内文物火灾事故的分析显示,电气故障、生活用火、燃香烧纸、人为纵火、施工现场违规动火等火灾隐患、诱因突出,目前电气故障引发文物火灾事故占比近50%。一些基层文博单位消防基础薄弱,如消防水源缺乏、消防报警和灭火设备不健全、消防器材配置不达标等,无法满足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另外,也存在安全管理不规范、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问题。
整改
33家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单位,21家基本完成整改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指出,使文物建筑远离火灾危害,最重要的是消除隐患,将火灾消灭于萌芽状态。我国高度重视文物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治,已经形成了文物和消防部门共同部署督导、各级上下联动检查、各文物单位自查整改相结合的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2018年9月到2019年2月,国家文物局会同应急管理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在全国部署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全国共排查文物、博物馆单位71389家,发现隐患问题101226处,整改火灾隐患93168处,配置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装置17万余套、电气火灾监控装置5300余套,将2700余家接入消防远程监控系统,3911家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开展实地演练25000余次。
今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和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提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对全国33家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文物、博物馆单位进行挂牌督办,目前已有21家基本完成整改。
文物单位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国家文物局供图
制度
18省份将文物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评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提醒,火灾预防的关键是及早发现,灭早灭小。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出台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等标准规范,加大文物消防安全投入。
2018年度中央财政投入专项经费13亿元,安排文物安全防护工程659项,其中消防工程282项。同时,组织编制《文物保护装备发展纲要(2018—2025年)》和《文物建筑电气防火导则(试行)》,研发试用文物电气故障检测设备。
据悉,国家文物局推进落实文物安全制,已推动全国18个省份,将文物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推进落实文物安全直接人公示公告制度,试点开展文物安全网格化管理。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强调,应从制度机制入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文物安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实施文物安全联合督察机制,建立完善文物安全制度标准体系,实施专项排查整治与日常检查整改相结合,加强现代科技在文物消防领域的运用。
新京报记者 倪伟
四川乐山音乐迎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电 日前,由四川省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乐山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0年乐山市新年音乐会在乐山大佛剧院举行。
音乐会在欢快的《北京喜讯传边寨》中拉开了帷幕,来自意大利米兰交响乐团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随后,《卡门组曲》等演出轮番上演。此次乐山之行,乐团除了增加《茉莉花》等经典国风乐曲外,在现场还特别演唱了四川经典名曲。
十六载的相伴相依、十六载的岁月沉淀,乐山市新年音乐会已经成为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一份期待。去听一场新年音乐会,感受浪漫的故事,在这里倾听同一个音符,共赴一个盛宴。
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有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底蕴厚重。这些文化遗产构成了乐山文旅资源的独特精华,造就了乐山独有的“名山、名佛、名人、名城、小凉山彝族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很多游客专程来乐山体验当地的民谣文化,彝族民歌已经成为乐山吸引游客的一张名片。(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