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究竟什么情况?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时间过程详解

全球有10种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开放小范围预约接种 如何预约?

中国小康网10月13日电 人民日报消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10月12日的记者会上再次强调,群体免疫只能通过接种疫苗实现,一些人讨论的通过感染病毒实现群体免疫既不科学,也不道德。

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究竟什么情况?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时间过程详解(图1)

谭德塞说,群体免疫是一个与疫苗接种相关的概念,指通过接种疫苗达到最低限的免疫水平,达到保护人们的目的。比如必须有95%以上的人接种麻疹疫苗,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保护剩余5%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免受麻疹的侵害。而小儿麻痹症达到群体免疫的比例下线是80%的人接种疫苗。

谭德塞强调,群体免疫只能通过接种疫苗实现,而不是让人们暴露在病毒之下。在公共卫生史上,从未将群体免疫当作应对疫情的工具,通过感染病毒实现群体免疫既不科学,也不道德。

央视网消息,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全球目前约有40种新冠疫苗已处于临床试验中,其中10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最早于今年12月到明年初有将有疫苗实验数据公布,预计未来6到12个月将有多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公布结果。

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究竟什么情况?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时间过程详解(图2)

当地时间10月12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全球各地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进展都令人鼓舞,目前约有40种疫苗已处于临床试验中,其中10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预计最早于今年12月到明年初有疫苗公布数据,预计未来6~12个月将有多个疫苗临床试验出结果。

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开放小范围预约接种

在面向医务、防疫、外派等一些高风险暴露人群率先实施紧急使用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的接种人群或有望进一步扩大。

10月12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已经在北京和武汉两地开放“小范围”的预约接种。具体可以通过国药集团官网或扫描国药集团的二维码进行预约,预约者在大概2周后收到通知,并到指定地点注射。

据了解,虽然全人群均可预约接种,但出国留学生,特别是今年11月至明年1月需出国的留学生会被优先选择接种。

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北京武汉开放预约?9万人报名,官方未回应

10月12日,国药集团相关人士在朋友圈消息称,目前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已经在北京和武汉开放预约接种。具体可以通过国药集团官网或扫描国药集团的二维码进行预约,预约者在约2周后收到通知,并到指定地点注射。

澎湃新闻在国药集团官网和中国生物官网查询发现,目前并没有相关预约消息或二维码。

澎湃新闻就此消息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方面,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回应。而上述相关人士朋友圈消息已经删除,对方回应称,自己的朋友圈也是,“后来人家说现在不行了”,原因暂时不清楚。

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究竟什么情况?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时间过程详解(图3)

接种

上述人士在朋友圈的链接名为“新冠疫苗接种意向调查”,其隐私政策的《个人信息知情同意》部分显示,该调查来自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生物系国药集团旗下子公司,国药集团持股占比95%。

从其链接名称“fumaohui”的网址来看,该调查或与此前在北京召开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有关。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参与了本次展会,并展示了新冠灭活疫苗。

目前该链接仍然可以填写,点击链接进入,可以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群分类中,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疾控人员等,海关边检人员,涉外工作群体,城市生活保障人员,一线防控人员,留学生,其他等七个类别,基本覆盖此前国家卫健委所提到的优先接种人群范畴。

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究竟什么情况?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时间过程详解(图4)

填写信息后的弹出的提示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按照要求填写完消息后,出现“保存成功”的提示,并显示目前已经有91155人报名,其后并标注有“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心系海外学子健康安全,免费为留学生去替你接种服务。遵循‘知情同意、自愿接种’原则,用心、用力、永清将好事办好”的提示。

按照上述相关人士在朋友圈的说法,公司会优先选择出国留学生,特别是今年11月至明年1月需出国的留学生进行接种。

9月下旬,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曾表示,目前中国生物旗下的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进展比预期要快,有望在2020年年底上市。杨晓明透露,目前新冠灭活疫苗的进展速度比预期中要快,现在能到3期临床试验阶段,等于99步已经走完了,离最后成功只剩一公里。

斥资10亿元 国药集团新冠疫苗研发领跑全球

国药集团新冠疫苗研发领跑全球

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究竟什么情况?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时间过程详解(图5)

4月10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尚未投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生产车间内调试设备。(企业供图)

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究竟什么情况?国药新冠疫苗开放预约消息不实时间过程详解(图6)

图为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企业供图)

来自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消息,4月24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正式进入Ⅱ期临床研究。灭活疫苗是指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处理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了病毒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活性,据此制备的疫苗。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全球多个国家都在争分夺秒研发疫苗。”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告诉记者,国药中国生物斥资10亿元投入疫苗研发,其灭活疫苗于4月12日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许可,24日顺利进入Ⅱ期临床研究。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上走在世界前列。

斥资10亿元:

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疫苗科研攻关高度重视,中国迅速启动疫苗研发计划。按照统一部署,应急科研攻关沿着5条疫苗技术路线——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加快推进。

“作为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国药集团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承担了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两条技术路线的科研攻关重任。”刘敬桢说,1月19日,国药集团安排10亿元研发资金,成立了由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国药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布局三个研究院、所,在两条技术路线上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

国家确定的5条疫苗技术路线中,缘何2条均由同一家央企——国药中国生物承担?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朱京津告诉记者,中国生物是从1919年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脱胎而来的现代公司,百年来一直是中国防疫阻击战的国家队、主力军,承担着80%以上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生产任务,在国家重大传染病和流行病应急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专业支撑作用。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科学家杨晓明率先提出“血浆疗法”方案,采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危重患者;中国生物上海捷诺则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医疗器械注册证,被集团董事长刘敬桢称为“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头炮”。

据了解,此次面对疫苗研发的重任,国药中国生物在两条技术路线上全力推进。一条灭活疫苗,由旗下武汉生物制品所、北京生物制品所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防控所以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协同攻关,共同研发;另一条重组蛋白疫苗,由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牵头推进。

4月12日,好消息传出:由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所申报的一类新药——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24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正式进入Ⅱ期临床研究。这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战时速度:

夜以继日开展科研攻关

“抗击疫情是一场战争,就要有战时速度。”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所病毒性疫苗研究一室主任王泽鋆介绍说。

——2月1日,国药中国生物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9-nCoV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科研攻关团队开始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向前推进。

——2月14日,科研攻关团队获得了纯化抗原。

——2月16日起,开始在大鼠、小鼠、豚鼠,及恒河猴、食蟹猴等多种试验动物身上开展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以验证疫苗的有效性。

——2月25日,科研攻关团队开始进行保护性研究,即先给动物注射疫苗,再用病毒让动物感染,看疫苗能否产生免疫力,保护动物不受感染。王泽鋆说,“保护性研究一直进行到4月7号,在恒河猴等动物身上的试验证明,疫苗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2月28日,建立了三级毒种库,开始临床注册批生产疫苗。“毒种是研发和制备疫苗的基础。科研攻关团队此前已同步开展了毒种库的建设工作,必须连续生产三批合格的样品。”王泽鋆强调,“3月18日,按照要求完成了三批疫苗的生产。”

——3月8日,科研攻关团队开始了安全性评价工作。“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4月7号,结果非常理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和不良反应。”王泽鋆说。

——4月4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灭活疫苗自检合格。

——4月9日,获得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检定合格报告。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攻关时间紧,任务重。”王泽鋆告诉记者,从上述这份粗略的时间表不难看出,科研攻关团队在一些研发环节,由以往的“串联式”变为“并联式”,在尊重研发规律的同时,提升了研发的效率——这意味着更高的工作强度和更集中的投入。比如在疫苗有效性评价环节,以往的方式是对不同种类的动物逐一进行有效性试验;采用“并联”方式后,则是同时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开展有效性试验。

“为确保疫苗研发快速推进,科研攻关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每个人都作出了很大的奉献。”王泽鋆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该室副研究员卢佳,春节前回到安徽父母家,看到疫情越来越严重,想着自己科研工作在肩,老公也是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必须尽快赶回工作岗位。于是两人无奈留下2岁的孩子,告别年迈的老人,大年初一晚上开车从老家逆行武汉,于夜里十点多到达武汉,随即投入紧张的科研工作中,目前已在岗位上连续奋战了两个月。卢佳最想见见孩子,可每天下班都是晚上11点多了,老家的孩子早已在睡梦中,不能打电话,连视频都没有。

快马加鞭:

疫苗研发将进一步提速

此次国药中国生物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研究意义重大。所谓灭活疫苗是指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处理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了病毒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

疫苗临床研究通常分为3期。Ⅰ期主要评价安全性;Ⅱ期是在评估疫苗安全性的同时,探索接种免疫程序;Ⅲ期主要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贯穿整个临床研究全过程。如果试验成功,说明这些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是能保护接种人群免于新冠病毒感染的。

正由于此,4月24日,当全球首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进入Ⅱ期临床研究,国药中国生物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作为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国药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快速研发,是各国科学家代表全人类与新型冠状病毒之间的一场抗争。”

杨晓明说,国药中国生物在开展灭活疫苗科研攻关进程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为使疫苗早日研发成功,国家药监局为疫苗研发机构开通了绿色通道,以往需要将申报材料备齐,一次性提交,现在研发机构可以备好一部分,就提交一部分,以滚动的方式进行提交,国家药监局则同步进行审核,以提高审批速度。他强调,“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一心,全力抗疫。我们能够做到一声令下、一致行动,疫苗得以快速研发。”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令人心痛,国药集团疫苗研发将进一步提速。”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称,国药中国生物将争分夺秒,加速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研究,尽快制备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在投入应急使用的基础上,大规模投放市场,满足国内国际需要,为战胜新冠疫情、保障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

据透露,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具备大规模灭活疫苗生产能力,申报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批次产量超过5万剂,量产后每批次产量超过300万剂,年产能1亿剂以上。(记者 李新民)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