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和妈妈“不一样”
幼儿园老师和妈妈哪儿不一样?
爱幼儿是老师的天职,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这两种爱究竟哪儿不一样呢?
当孩子不吃饭时
老师:会鼓励他独自进餐,会分析不吃饭的害处给他听,必要时,则让孩子少吃(如生病时),因为老师明白孩子饿时自然会吃。
妈妈:一边喂,一边哄,有时为喂一口饭跟着孩子后面跑,或者恐吓、命令、强迫孩子吃,生怕饿着孩子。一顿饭下来,孩子哭哭啼啼,妈妈急火攻心。
有好吃、好玩的东西时
妈妈:恨不能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让自己的孩子独享。
当孩子能做的事情不做时
老师:会编个故事让孩子明白道理,自己动手,而不是帮忙代替,孩子一时想不通时,则暂时把事情放在一边,等孩子想通后再做。
妈妈:常常包办代替,一则怕孩子累着,二则嫌孩子手脚慢,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爽快。
当孩子摔倒时
老师:会鼓励小朋友自己爬起来,安慰孩子的同时,和孩子一起分析摔倒的原因,让小朋友从中取得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妈妈:则会立刻奔过去扶起来,一边哄孩子,一边责怪让孩子摔倒的东西。
面对孩子无理取闹时
老师:会同他讲道理或冷处理,让孩子明白无理取闹不能解决问题。
妈妈:则会又哄又骗,或满足孩子无理要求,或打骂一通强迫孩子停止哭闹。
家长朋友,你不觉得老师的爱更深沉、更博大么?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性强,就请不要溺爱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并让孩子明白那样做的道理。
更多关于托育政策解读与导向,幼儿教育和园所盈利运营管理方面请关注“百志诚头条”和“百志诚教育”
幼儿园作业画妈妈,妈妈表示画得还行,儿子:妈妈你拿反了
1978年在法国巴黎,当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幼儿园学不到任何有关的专业知识,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老人是这样回答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以说,幼儿园阶段看起来不重要,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阶段。前一阵子猫爸在网上看到一幅画,是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画的妈妈。
据这位妈妈讲,虽然她看不懂,但还是夸奖了儿子画的不错,还特意的夸奖儿子画的蝴蝶结和两个小辫子好看。谁知道她儿子却说:“妈妈你拿反了。”真的是太尴尬了……
其实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这孩子画得真的不怎么样,甚至基本的人性都没画出来。有些网友就表示:“把妈妈五脏六腑都画出来了。”“把妈妈画成了个绿毛怪。”“还是给孩子报个班吧。”
猫爸说:
在法国,小孩子们在小时候就经常去博物馆看大师的画展。所以他们从小会看到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像的,不像的,一半像一半不像的等等。
这样慢慢熏陶,孩子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最后像(具象)不像(抽象)对于孩子们都无所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包容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充满了艺术气息。
而在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画画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画得像。这样的审美教育是非常落后的,导致现在很多国内好看的建筑都是国外设计师设计的。(下图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我们不要总责备孩子画的你看不懂,要尊重孩子对事物的向往和探索,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这比让孩子画得像有意义的多!。
「井陉矿区凤山中心幼儿园」妈妈,节日快乐
我们出生之后看到的第一张脸也许就是妈妈的脸,听到的声音则是来自妈妈的安抚和轻声吟唱……
今天,又一个母亲节如约而至。为了让幼儿体验母爱、感受母爱,激发幼儿的感恩之情,凤山中心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母亲节活动,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是一双双稚嫩的手做的略显粗糙的礼物,或许也是某个母亲心中最精致的礼物。
护蛋行动——要求小朋友随身携带一个准备好的生鸡蛋,幼儿作蛋妈妈,这一天要一直将蛋宝宝带在身边,要像妈妈爱护小宝宝一样爱护自己的鸡蛋,不让鸡蛋破裂。来看看这些“新手妈妈”表现如何吧!
本次活动让孩子体会到了保护和善待一个生命的不易,使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地学会爱护生命,珍视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