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张斌到二院慰问医学专家
一元复始,万象,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精神,1月20日上午,党委书记张斌,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小雪,校党委办公室主任郭松一行到二院,看望慰问知名医学专家、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向以于波教授为代表的我校附属二院全体医务工、知名专家学者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问候。二院党委书记王永晨,党委副书记、院长焦军东带领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慰问座谈会。
▲
慰问座谈现场
张斌书记亲切热情地介绍,本次慰问是受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的委托,看望工作在医疗一线的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对于波教授团队取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黑龙江省“头雁”团队等重大成绩表示衷心祝贺,对由他率领的医疗团队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领域科技进步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和卓越建树给予高度评价。座谈中,张斌书记对近年来二院心内科的高速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对下一步发展方向给予指导建议,委托于波教授转达对所有心内科医护人员的新年祝福。王永晨、焦军东和于波分别围绕心内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科研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了交流汇报。
▲
张斌书记为于波教授送去节日问候
▲
张斌书记对二院心内科下一步发展方向给予指导
▲
张斌书记代表我校为二院医护人员送上春节祝福
于波教授对张斌书记一行的慰问表达了感谢,并表示会把省委及校领导的关心化为工作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挥团队优势,服务好龙江人民健康。
:李华虹 杨帆
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我院副院长赵宏斌当选副主任委员
8月1日-8月2日,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医院后勤智慧(管理)服务高峰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许宏智,内蒙古医院协会会长尹赤林,内蒙古医师协会会长杨成旺出席会议。来自自治区400余位从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赵宏斌宣读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
会议通过了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及五年工作规划,宣读了名誉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名单。我院副院长赵宏斌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会议期间,中国医院协会后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虞玉津,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监管中心主任张朝阳等几位专家作了主题演讲。精彩的学术盛宴为现场与会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了国内外先进后勤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
医院后勤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涉及到总务、基建、设备等方方面面。在国家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强绿色医院建设、积极推进和落实节能降耗政策、推动医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之时,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可谓正逢其时。该专委会的成立,为全区医院后勤管理人员搭建了一个持续交流、学习的平台,将通过培训、交流、开展创先争优表彰等活动,加强医院后勤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推进医院后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全区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能力,助力医院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让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惠及百姓,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
撰稿:燕慧敏
张学斌:转业老兵文保路上重当新兵
张学斌工作照
皮肤黝黑,说话嗓门儿很大,办起事儿来风风火火。这是张学斌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于1971年的张学斌,1989年入伍,2001年转业,曾经扎根大西北4年。在部队期间,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对所从事的飞机维修保养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带出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其中6人被提拔为部队干部。1991年—1993年,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学习深造,在军校深造期间,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所在团支部年年被评为优秀团支部。他在部队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技术能手。
2011年1月起,张学斌在交城县卦山风景区工作,2013年12月被任命为风景区副主任,2018年7月任交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代所长,2019年机构改革后,任交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文物工,面对浩渺如烟的文物知识,他没有知难而退, 而是孜孜以求,默默耕耘。“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任职以来,他始终以“勤能补拙”自勉,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文物历史和文物知识为自己“充电”,并潜心钻研业务知识,力求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现在他已熟练掌握文物科的各项业务工作,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
七月的早晨,离上班时间还有20分钟,天空还飘着丝丝小雨,老张背着一个偌大的背包和一台专业相机出现在会立乡。普查组一行四人,除了他,还有部队转业的成景春、郝卫国、温朝辉,这天普查的对象是庞泉沟,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到了目的地,老张带着普查队员徒步上山,刚一下车大家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把脖子缩进了衣领里。“大家快一点,互相照顾好了!”老张在前面边走边喊。文物普查有时就和探险没什么区别,也存在危险。
然而,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却一无所获。快到中午了,小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看到体力不支的队员们气喘吁吁,老张为队员们鼓足了干劲,继续前进。正当队员们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老张眼前一亮:“快看,这是什么?”
经过大家进一步考察,证实这是一个墓地,面积500平方米,据其中一个墓碑记载和特征可以看出,墓地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下午6点30分左右,普查组回到了县城。大家顾不上吃饭,趁热打铁,开始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找老文物学者切磋交流的形式收集研究今天的普查后续工作。
“从事文物工作,就要学会吃苦。”也正是这句话,激励着这些文物工在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辛勤探索,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文博事业的光辉篇章。在交城县全体文物工的努力下,2019年10月,交城县竖石佛摩崖入选全国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2020年6月,交城县弥陀寺、梁家庄狐侯寺、交城县广生院成功入选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名录。
在交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像张学斌这样的转业军人还有薛双福、武保忠、王飞等,他们平凡而不平庸,转业后作为文旅局的新兵,他们无怨无悔、默默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负责管理着剧院、美术馆、文化执法等各类文化经营活动。对他们而言,变换了的是岗位,没有变的是信仰和理想信念。
“平凡不等于平庸,追忆是因为从未忘记。文旅事业,有这样一群保持军人本色的楷模做引领,必将走向一条成功之路。”交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东维自信地说。(记者 曹永亮 通讯员 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