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迎客松
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游览了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后,翻过这座小山,就来到了黄山大名鼎鼎的黄山迎客松景点。
远眺黄山迎客松。
途中经过一个像孔雀样的石头。
玉屏峰虽然也是黄山所谓“36小峰”之一,石壁上有不少摩崖石刻,既有古人的题刻,“一览众山小”、“黄山第一处”等,也有当今领袖石刻,如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朱德的“风景如画”。
黄山摩崖石刻,黄山历史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风流雅士为神奇险秀的黄山所吸引,纷至沓来,寻幽探胜,创作出大量诗词歌赋,留下众多摩崖石刻作品。
黄山迎客松屹立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的青狮石旁,海拔1670米处。树高9.91米,胸围2.05米,枝下高2.54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
迎客松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我国国家领导人曾在人民大会堂的巨幅“迎客松”国画前,接见过无数友好使者,同世界各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游客到此,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影留念,引以为幸。
站在玉屏楼前向方望去,可以看见耕云峰顶一怪石,如同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想越过万丈深渊,跃上高耸入云的天都峰。
"松鼠跳天都"为黄山耕云峰上一巧石,酷似活泼逗人的小松鼠,拖着尾巴,想越过万丈巨壑,跃上高耸云霄的天都峰,故名。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黄山除了迎客松其他松树也是千枝百态,各有千秋。
黄山巧石,灵幻奇巧,形像逼真,若静若动, 一步一景。
去过黄山的人都想去天都峰爬一爬,远观天都峰可以看到松鼠跳天都这个景点。
天都峰是黄山三主峰最险的,远看天都峰顶,怪石林立,在顶峰右侧,有一处凸起的大岩石,其上有一块小石头,象是松鼠在石上跳动,故名松鼠跳天都。
黄山上的摩崖石刻并不是很多,比泰山等要少多了,历史文化价值也比不上泰山。所以,到黄山,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些石刻。
黄山迎客松旁边有一块石刻,上边刻有“风景如画,一览众山小”。
黄山之游的最高潮,一天的登山辛苦在这里得到释放!
从迎客松下山,本次世界地质公园,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游览拍摄结束。下站将前往黄山附近的西递、宏村游览拍摄。
“五一”小长假第二日:黄山风景区迎来旅游高峰
5月2日,黄山日出景观 彭桂根 摄
中新网黄山5月2日电 (刘浩 施阅 汪钰)2日,“五一”小长假第二天,安徽黄山风景区春光明媚,温度适宜,迎来客流高峰。截至当日下午4时,该景区接待入山游客47412人。
良好的天气为游客带来绝佳的观光体验,山上的风光在蓝天的掩映下更显生机勃勃,千峰竞秀、万花争放,山间步道随处可见与风光合影留念的游客。在众多风景中,黄山杜鹃可谓这个春天的主角,它们在千米以上海拔的山巅陆续盛开,点缀着山间的奇松怪石,引得游客纷纷驻足。
景区内游人如织 叶永青 摄
来自湖北的游客李云称赞道:“黄山的空气特别好,给人很清新的感觉,这边杜鹃花颜色淡淡的,很有仙气。”
游客在黄山风光前合影留念 李金刚 摄
早上5点半,黄山风景区交警部门全员到岗到位,在各个重要节点均安排充足警力,引导车辆通行和停放。上午7:50开始,进入黄山风景区南大门和北大门区域车辆接近饱和状态,交警部门及时采取限流、远端调控等措施,对从合铜黄高速和国、省道进入黄山南大门、北大门的车辆间歇放行,确保高速口至景区内旅游客运大动脉安全、畅通。
上午10时,黄山北大门即将达到日接待游客最大承载量5000人,黄山风景区对外发布公告停止出售今日北大门门票。
黄山风景区各家窗口单位积极开展党群志愿服务 胡斌 摄
为保障游客“上得了山,回得了家”,该景区在南、北、西三个大门共安排换乘运力163台,其中南大门每小时能运送6000名游客。在客流高峰时,根据黄山风景区指挥中心部署,加大调度,按一定比例发送各条索道方向车辆,确保运力均衡。同时,在电子显示屏发布索道等候时间信息,引导游客选择进山入口,尽量缩短游客等待时间。索道部门采取提前上岗、提前出票、提早营运、延时服务等措施,缓解排队压力,提高通行能力。
《迎客松》
屹首于大河之上,矗立在崇山峻岭之巅,山清水秀日夜尝,任由赏风光。
绵绵细云静静流淌,心飘飘然漫游天方。黎明甘露早把天下染遍,花鸟争奇斗艳。一轮红日从东方照亮,一缕清风拂袖绿浪,一场大雨润泽万物生长,一声惊天雷威震八方。
早已伫立山巅千百年,风风雨雨万万千千。时变境迁各领风骚数百年,斗转星移星汉灿烂。
昔日文人雅士兴诗歌争雄互比肩,诗圣诗仙气质无边赛神仙。今朝吐露壮丽诗篇,放眼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