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横祸!枯树枝从天而降砸死老人
【飞来横祸!枯树枝从天而降砸死老人】8月13日晚9点多,山东青岛老人孙收梅坐着老伴摩托车回家路上,道路旁一根4米多长的枯树枝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刚好砸到了孙收梅的头部。在花了近15万元后,孙收梅最终抢救无效,于8月22日死亡。交警出具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现场无目击者,无交通监控设施,该交通意外事故形成原因无法查清。事后,除了那根“肇事行道树”,旁边近30棵树也一同被砍掉,只留下了一根根树桩。家属找到了涉事树木所属的街道办,两次协商没有任何成果,而承包了树木养护的第三方公司一次都没有出面。最终,双方约定,10月29日街道办协调第三方养护公司、死者家属当面协商。(半岛都市报)
天降馅饼“砸死”小商贩儿
文|唐朝颜
汉平帝元始年间,长安城里有一个叫王盛的小商贩,终年以卖饼为生。
公元8年的一天早上,他照常挑着担子出门沿街叫卖,走过几条街后,邻居钱大麻子慌慌张张地找到他说:“王盛!快点回家!有一群官人到你家找你来了!”王盛一听大吃一惊,连忙随着钱大麻子往家走,到了家门口,发现自家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几十个身着官服的人正站在自己家院子里。
钱大麻子把他领到一个官员模样的人面前,介绍说这是宫里的张大人。王盛吓得两腿发抖,立即要跪下来给张大人磕头,可没想到,还没等他跪下,那位张大人却扑通一声给他跪下了,其他人一见,也都纷纷跪倒一大片。王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人请上了一顶小轿抬到了宫中。
到了宫中,依然有一大批人给王盛下跪,而且称王盛为“崇新公”,然后又侍候他洗澡更衣、理发修胡子,一切打扮停当后,又送他到未央宫。到了未央宫,王盛才知道,原来今天是“假皇帝”王莽登基的日子。
但王盛还是不明白:皇帝登基,和我这个卖饼的小贩儿有什么关系?而且,别人怎么还叫我什么“崇新公”?直到典礼结束后,王盛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近一个时期,各地不断有一些要求王莽称帝的符命出现,据说这些都是上天在通过各种方式指示王莽顺应天命称帝。
公元8年11月的一天,有一个叫哀章的人找到官府,说自己昨天晚上做了个梦,醒来后发现身边有两个铜盒,盒子里各装一幅“天帝行玺金匮图”和一封信,信是刘邦的灵魂写给王莽的,说王莽是真命天子,让他立即登基。
“刘邦”在信中还写了十一个人的名字,说这些是辅佐新朝的大臣,让王莽重用他们,这十一个人中,大部分是王莽的亲信,献符人哀章也在其中,还有两个谁也不认识的人,叫“王盛”“王兴”。王莽看到此信后非常激动,决定称帝,并寻找“刘邦”在信中推荐的十一个人。
有九个人很快就找到了,但“王盛”和“王兴”却不好找。这时,一个太监说:“我母亲家后院有一个卖饼的人,叫王盛。”有关主管人员一听,立即命太监带路,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去迎接王盛,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王盛由卖饼小贩转眼成了王公大臣,这一切来得太突然,王盛那天把自己大腿掐了几十遍,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其实,那封所谓的“刘邦”的信,是假造的,造假者在帮“刘邦”挑选王公大臣的时候,如果全挑大家熟悉的人,显得太假,所以还得挑两个大家不熟悉的人,于是就随手写下了“王盛”“王兴”,恰好王盛叫这个名字,就理所当然地被找到了。从此以后,王盛再也不用卖饼了,住进了富丽堂皇的王府,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山珍海味……
但公元23年的一天,起义军攻陷长安,王莽被一个军官杀死,“崇新公”王盛当时就站在王莽身边,也被杀死。
王盛只是长安城里千千万万个小贩中的一个,只是因为自己的名字偶然被人写进了“刘邦”的推荐信中,他便从此一步登天,摇身一变成了王公贵胄。他的确幸运,等于捡到了一张从天而降的大馅饼,然而,由于这个馅饼太大,加之从天而降的惯性太大,竟然把他砸死了。
这位貌美女博士,四次行刺大官,用一根枯树枝“救了”一个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博士这个群体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博士”。在女博士中,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传奇人物。郑毓秀就是其中之一。
郑毓秀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政务官,其一生充满了传奇。她四次行刺大官,用一根枯树枝“救了”一个省。
1891年3月20日,郑毓秀生于宝安县西乡镇的一个大户人家。其父郑文治是户部官吏。
郑毓秀幼年学习儒学,研读四书五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父母想把她培养成一个三从四德的淑女。但是郑毓秀却有反叛精神,五岁时,家人要她缠脚,她坚决拒绝。13岁时,父亲让她与两广总督的儿子结婚,她非常不满,亲自写信解除婚约。
退婚后,郑毓秀远渡日本留学。
留学期间,郑毓秀接受了中山先生思想的熏陶,在廖仲恺的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郑毓秀回国从事革命活动后,四次行刺大官,暗杀过数名大人物,名震天下。
第一次是参与行刺清末摄政王载沣。
刺杀载沣时,在行动之前,汪精卫对郑毓秀说:“刺杀清朝重要官员。我听说最近清廷盘查得很严,我们这些男人携带炸弹容易引起怀疑,请你把炸弹带入京,不过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炸弹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
郑毓秀笑道:“如果不会爆炸,还叫什么炸弹,这事就交给我了。”
最终,郑毓秀顺利完成了运送炸弹的任务。
第二次是行刺袁世凯
辛亥革命爆发,清廷为了挽救灭亡命运,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镇压革命。
于是,郑毓秀等人决定行刺袁世凯。投炸弹,炸死他。
1912年月1月15日,行刺小组行动了。
当时,郑毓秀和革命同志首先炸死袁世凯的卫队长,接着又朝袁世凯的马车开枪。但是子弹打在了马匹上。当她再次向袁世凯射击时,扳机出了问题。
这一次行刺,炸死了袁世凯的卫队长和几名卫兵,袁世凯侥幸捡回了一条老命。
第三次是行刺爱新觉罗·良弼。
刺杀袁世凯之后,郑毓秀又加入了行刺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良弼的暗杀活动。
这一次,郑毓秀决定出奇制胜,派一人接近良弼炸死他。彭家珍自告奋勇,接受这个任务。
1912年1月26日,彭家珍乔装成一个清兵,说有重要军情面告良弼。府上仆人将彭家珍引到客厅等候
良弼从外赶回家,彭家珍已等候多时,迎上去。良弼见来人不太对劲,立即躲避。
彭家珍追上去,将炸弹甩在门口的石狮上,“轰隆”一声,巨响震耳,良弼应声倒地,左腿当即被炸断,血流如注,两天后抢救无效毙命。良弼临死前哀叹:“炸我者,真大英雄。”
爆炸中,一块弹片也击中彭家珍的后脑,彭家珍当场壮烈牺牲。
第四次是行刺陆征祥。
郑毓秀于1914年去了巴黎,进入巴黎大学读书。她于1917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25年,又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女博士。
在巴黎留学期间,她曾担任中国代表团的联络和翻译工作。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外交总长陆征祥率代表出席会议。
当时,由于日本坚持继承战败的德国在中国之权益。于是,郑毓秀组织数百名华人和学生包围了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负责人陆征祥的住地。要求他不要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在巴黎和约签字的前一天晚上,参赞岳昭燏和顾维钧与陆征祥商量对策。事后,陆征祥一走出大门,就被几百名华人和学生拦住,质问他为什么要签字,把他包围起来,喊打喊杀。
这时,一个女子靠近了陆征祥,衣袋里似乎是手枪的东西顶住了他的腰部,严厉告诫:你如果签字,我手中的枪不会放过你。吓得陆征祥冒出一身冷汗,急忙跑回和顾维钧他们商议到凌晨两点钟。这才由顾维钧陪着出来,向大家申明:如列强不同意中国保留齐鲁问题的条款,中国决不在和约上签字。
这个用“枪”顶住陆征祥的女子,就是郑毓秀。
不过,她行刺用的“枪”,是从树上折下来的一段枯枝。
后来,中国代表以缺席的方式拒签《凡尔赛和约》。维护了中国在齐鲁的主权。
对此,大家都说,郑毓秀用一根枯树枝“救了”一个省。
郑毓秀回国时,把这段“救了齐鲁省”的枯枝带回国,在自己的客厅里悬挂了多年。
郑毓秀还是中国第一位女律师。当律师时,她帮助许多人打赢了官司。
京剧大师梅兰芳和孟小冬离婚时,就是在郑毓秀的调解下,最终判定双方解除婚姻关系,梅兰芳支付了孟小冬离婚补偿款4万元。
郑毓秀除了从事律师工作外,还担任过多项重要的职务。
1942年,其夫魏道明接替胡适任驻美大使,郑毓秀成了大使夫人。
1943年,郑毓秀陪同宋美龄访美,罗斯福的夫人称赞郑毓秀:“具有非凡头脑,不同于历任大使夫人。”
1948年,郑毓秀夫妇移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