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本身就是权力的彰显,在歧视的两端,力量是不平等的
记得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上映时,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关于《绿皮书》种族歧视的讨论。
其中有一位网友的一篇讨论当时非常火,他说歧视本身是一种优越感的彰显,人们对于另一批人歧视的原因是通过歧视来满足自己内心的优越感,以此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这个观点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还有待商榷。
当然优越感可能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更深层次触及本质的原因是权力,力量的力。任何歧视的背后都是权力的不对等,话语的不对等,而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如果你歧视你们家邻居张三,可能是因为优越感,但如果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歧视,这种歧视渗透到文化,审美,话语权,发展权甚至生存权的方方面面的时候,他还仅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吗?歧视本身就是权力的彰显,在歧视的两端,力量是不平等的。
这种权力体现在审美风格、审美标准、社会消费、环境、习俗惯例、道德标准等方方面面。
是女孩子在穿裙子,还是裙子在穿女孩子?
就以性别歧视为例,纵观过去两千年的文化,主导社会文化、习俗、道德的力量是哪个性别群体在主导—男性,男性定义了女人的美,甚至成长轨迹。就以审美为例,是男人的审美告诉着女性什么叫美,女人的美取决于男人的观看,这种观看就是一种权力,这种权利形成了社会的审美倾向,告诉这女孩子从一出生就应该玩什么玩具,留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甚至喜欢什么颜色,虽然心理学家和很多学者都已经证明某些颜色是中性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某些颜色就被视为力量,某些颜色被视为软弱,某些颜色被视为gay里gay气。这一切是强制的吗?似乎不是,因为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却无孔不入的影响着我们。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从文字到影像都为我们树立了一种美的标准,告诉着男性和女性什么样的女性叫美。这种审美习惯不只影响着女性,男人女人都潜移默化的以这些标准为美。
比如过去几十年来,好莱坞中的女性都是为男性观众准备的。再比如对女博士、女汉子的歧视,这种歧视是为了优越嘛,应该不是,否则一个二本甚至专科毕业的直男有什么资格取笑世界名校的女博士?
这种其实是因为骨子里认为女孩子不要这样子,看书多了嫁不出去。
但从二战前后开始,随着女性生产力和经济地位的提升,女性知识分子、哲学家、思想家不断崛起,人们开始反思过去的这种审美,以及对女性发展方向的定位。
就比如以裙子、高跟鞋为美的审美习惯,到底是彰显了真正的女性美,还是男人观看的产物?
女权主义文学伍尔夫就曾说过,不是女孩子在穿裙子,而是裙子在穿女孩子。
女性力量和女性本身的美—《冰雪奇缘》
从那时起,人们以好莱坞和过去上千年的文学、美术的审美取向开始向上反思,出现了越来越多彰显女性力量、女性独立、女性审美的作品。《冰雪奇缘》的两部作品就是近期的例子。
就像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在《黑色党徒》中写的一段演讲一样,我们作为黑人应该定义、认知我们自己的美,黑人本身的美。
而冰雪奇缘也是一样,它用窒息一般的动画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女性力量和女性本身的美。这种美是女性作为一个独立属性本身的美,它不是为了男性审美而存在,但它同样能够男性。
在中,她们在丛林面对险境时,女王独挑大梁,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来保护自己的妹妹,那一刻让人发自内心的感慨,女王真的是太酷了,但她御冰抗火的时候,你能看到这是女性力量的彰显,你会感受到这是一个真正的王,一个独立、强大、能扛起一片世界的女王,她在作品中让观众感受到这种女性的美、女性的力量。
而中的安娜也是一样,她看起来很弱,都是一个妈生的,女王端庄大气,睡觉的姿势都是那么优雅,而且还有超能力。
而安娜比起来则是更加中二,睡觉时哈喇子满嘴,而且更重要的是安娜一直是素颜出镜,为了衬托女王的美丽,女王在衣服、妆容、造型上都比安娜精美,安娜总是素颜,满脸雀斑,但等看了你才发现她的戏份比女王还要多。无论是从第一季还是第二季,都是她在拯救大家。
第一部中女王冰封了整个王国独自出逃,是她一个人踏上冒险之旅,找回姐姐,帮她做回自己,放下心灵之结,并在混乱中纠正一切。整场下来,她的出镜时间比女王还要多。
第二季女王的戏份增多,但最后大家落难时,依然是安娜站出来拯救姐姐。最后女王王者归来,一袭白衣,一匹白马天际而来,水袖一挥就抵住了滔天大浪,千军万马。在那一刻,阿伦戴尔迎来了两个王,这就是女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本身就是一种大美,这才是好莱坞和众多真正女权者弘扬的女权。
伪女权主义: 女权的本质是男权
在过去几千年,男权女权不对等的根源是力量的不对等,它体现为男性对生产力的贡献度更大,女性的力量很难得到彰显,所以才会有话语权的不对等。
男性的审美、趣味、理想和追求主导了一切,要想平等,就要打破这种不平衡,要想打破,就得让女性力量得到彰显,展示女性自身的力量和美。
网络伪女权恰恰相反,他们是更深层次的男权。比如什么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女人就应该买买买,男人就应该舍得为你花钱之类的。这本质上是一种享乐至上的伪女权主义,“因为我是女的,所以男人天经地义得对我好,全世界男人都得让着我,男人没一个对得起女人的。女人的好男人一辈子也报答不了,女人的苦男人一辈子也不会理解。你孝敬我妈天经地义,我不孝敬公婆是与国际接轨。”
这种女权的本质是男权,因为她们想方设法维护的正是真正女权想要打破的东西,她们根深蒂固的认为男性就应该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主要生产力,女人则负责享受生产力带来的一切,把自己绑在男性力量和生产力之上,维护着封建社会的家庭生产模式,抛弃封建三纲五常,以抬高家庭地位,获得三朵花的特权。
三朵花分别是貌美如花、有钱花和随便花,其实她们在乎的根本不是女权,而是如何给自己无节制的享受欲找一个名正言顺的说辞罢了。
这本质上还是男权,而且是更坏的男权。了女权伤害了直男,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摸不得、碰不得的环境,将这把利剑的刀口指向男性,这和冰雪奇缘的女权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甚至还不如几十年前常香玉的那句话“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常香玉曾在抗美援朝时期用自己唱戏挣的钱为国家捐了一架战斗机,自己也带着戏班走向,在上为战士们表演戏曲,鼓舞士气,这就是女性的强大,这样的女性她能会不获得尊重嘛?
谁说女子不如男,多么通俗的总结了女权和冰雪奇缘等作品的精髓,和和《黑色党徒》表达的一样,黑人不需要白人来拯救,就像公主不需要王子来拯救,她自己成为了王。
女性的好与坏要由女性来定义
看看好莱坞经典时代的作品,经典好莱坞都是女性蠢萌制造麻烦,最后男性出面消除麻烦,拯救女主,最后女主被强大的男性魅力所折服。这本质上是为男性观众打造的视觉奇观,因为在观看这种故事的过程中,观众也通过观看在幻想中拯救并占有了女主。
而《冰雪奇缘》告诉我们,自己解决麻烦,自己拯救自己,甚至还会拯救男主。就像今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4》当男主角陷入困境,无计可施时,是女主站出来帮他完成任务,并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领袖似的作用。
在《疯狂动物城》中,女主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兔子,身处基层,心系苍生,最后一个人带着一只会说相声的狐狸,揭露了整个城市的阴谋。
类似的例子还有《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女性播种希望,《星际穿越》女性拯救世界等,男性角色的作用越来越弱化。
在《冰雪奇缘2》中,男主的作用甚至还不如那个鼻子是跟胡萝卜的雪球。但难能可贵的是,她们虽然强调了女性作用,女性之美,却从来不会否定男性,甚至攻击男性。
就像《冰雪奇缘2》的男主也起到了那么一丢丢的作用。这和那些极端女权或者伪女权有着本质不同。
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极端女权,在她身看不到任何《冰雪奇缘2》中那种追求独立,追求强大的韧性和欲望,也没有对自己女性本身的美和力量的肯定,你只看到她们身上有一种莫名的恨。这种恨让人不寒而栗,她们憎恶男性,憎恶男性的性别和男性的一切,更无解的是她们也憎恨自己的性别,每天都在郁闷为什么自己是个女人,当一个人既憎恨男性又憎恨女性时还能怎么办?而且还在网上到处伤害,对于这种人还能劝她什么?
好了,以上是一个直男的呓语方言,女性是什么样的,什么叫女权?从来不需要男性来教。所以如果说的不对,广大女性同胞更应该哈哈一乐。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女权
泛指妇女要求平等权利的社会思潮。1872年由法国小说家小仲马在《论妇女》一文中首先提出。女权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提倡妇女在人类生活所有领域与男子具有同等权利。女权主义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宗教、伦理等领域,并导致当代声势浩大的女权主义运动(见女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