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四川省体育局:四川和重庆将共同积极申办2032年夏季奥运会

本文转自四川省人民政府。

原标题:四川省体育局对CPPCC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64号提案的函

江成员:

你方《转变观念以四川体育力量服务健康中国》(036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第一,在“加强工作联系,形成强大的合力”方面

(一)积极寻求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局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和财政部对我省体育事业的投入。2018年以来,累计获得中央财政拨款4.2亿元,主要用于免费或低价开放大型体育场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争取各方支持,努力为我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建设体育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我局精心规划了全省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配套政策,形成了“一个五”的政策体系,即一个规划、五个配套政策。目前已发布实施《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3年)》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体育综合体等级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体育综合体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 《四川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五个文件。其中,省政府办公厅今年7月28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0〕50号)首次确认,各体育协会将于今年年底前完全脱钩,并定期公布四川省体育赛事计划目录、统计调查数据等具体措施;首次明确体育企业以商业赛事承办权质押申请贷款,体育企业可发行社会领域专项债券,体育行业领军人物和专业团队纳入“天府人才工程”等一系列政策保障。下一步,我局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会同有关司局积极提出具体措施和措施,全面推进我省体育产业优质发展,努力实现2035年我省体育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

(二)以体育为载体,加强区域联动。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川渝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进一步满足两地人民健康美好生活需求,今年4月28日,我局与重庆市体育局联合召开云视频会议,签署《推动成渝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开展体育赛事、体育设施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综合发展,并在五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建立体育公共服务。 二是促进体育赛事的整合与发展;三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四是共建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示范区;第五,共同推进体育人才建设。

(三)优化体育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致力于把成都打造成世界名城,大力提升各种事件在四川的影响力。目前,我省已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成渝双城田径赛、成渝双城跆拳道赛、省地校射箭邀请赛等竞技体育赛事;已确认将举办2020-2021年中国女篮联赛、2020年中国网球巡回赛CTA1000总决赛、2020年成都火车站CTA500、中国足协联赛。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部署,川渝将在下一步联合申办奥运会,努力打造具有成渝独特印记和文化特色的奥运会,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

(一)积极学习标杆管理。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省级缺少一个领导平台和一只工作手。为了组建省级体育产业集团,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我局先后赴江苏、上海、福建、湖北等地考察体育产业。自2019年8月起,我局先后赴福建、江苏、广东、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上海等13个省(市)开展招商活动,先后考察了匹克、安踏、舒华、好家庭、万德、泰山体育、火炬木、夏甸眉佳、盛鑫、复星、朝景、边城等20余人,下一步,我局还将指导四川体育产业集团在荷兰、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开展招商活动。

(二)狠抓创新,推进体育工作科学化。一是为了顺应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公众的期望,经过反复论证和判断,我省竞技体育将由“金牌战略”向“金牌战略”转变;围绕我省跳水、乒乓球、体操等优势项目,发挥“龙头”作用,加快冰雪运动建设,增强冬奥会夺金实力。第二,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以成都经济圈为中心,推动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同时,我局通过市(州)自建、省(市)共建、体育教育共建、体育协会共建、体育社团共建等模式,全面开放竞技体育,调动各种优势资源,多元化队伍;整合国家队资源,争取在每个奥运周期与国家队共同组织8-10支国家集训队;争取与15个市(州)政府、10多所高校、10多个社会企业和俱乐部、15个兄弟省(市)共同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第三,抓紧研究制定四川“三大球”振兴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市(州)政府、学校、企业、社团联合开发“三大球”,力争在每个全运会周期内,与3-5个市(州)、5-8所学校体育与教育相结合、3-5个社会俱乐部合作组建省级优秀运动队。

(3)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体育赛事。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给群众体育赛事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我局主动通过创新取得突破。一、“云健身”事件开启全民健身新潮流。今年以来,四川省、市、县开展了880多项“云健身”活动,直接吸引了500多万人参加,带动了3000万人参加全民健身。四川省第一届“云健身”网络运动会设立了软球、健身秧歌(鼓)、空竹、家庭健身创意秀、网上跑步、散步、“云”骑行、定向运动、武术套路、健身气功等项目。来自全国各地的220万人直接参加了比赛,每个项目都收到了8万多条上传视频、视频浏览、赞、转发等网络互动。第二届四川农民工运动会(云健身)采用了“线上”的比赛模式,包括象棋、跳绳、健身、云骑行、步行等8大项18小项,吸引了更多的四川农民工通过参加运动会来养成经常锻炼和健身的习惯。二、“云导”实现科学健身知识的广泛覆盖。大力打造科学健身视频和图文信息,编制《科学健身知识手册》,开展科学健身知识在线服务。上半年,全省1453个体育部门和个体体育协会通过微信官方账号、微博、官网等新媒体平台推送1万多条科学健身信息,向部分省级机关、市(州)体育局等单位赠送1030105多万份、103010等科学健身手册约8000份,接受在线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290万次。三是“百城千乡千村”系列活动惠及百万人。8月至11月,全省采用“4 X Y”模式,各省市县联合开展“百城千村”系列活动,组织了“百城千村”省级篮球、象棋、乒乓球、垒球训练。在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举办了4次示范活动,同时发挥体育的多价值功能,配合省内乡镇和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促进人心融合;举办2020年“中国农民收获节”系列活动和四川省“百城千乡”业余足球联赛启动仪式,以成都市新都区三河村乡村足球为起点,大力发展县域足球和乡村足球。计划到今年年底,“百城千乡千村”省级活动实现覆盖100个县(市、区)、1000个乡、1万个村的目标。第四,“网上亲子运动会”展现孩子的风采。2020年4-6月,我局举办了“四川省首届网络亲子游戏”、“川渝首届网络亲子游戏”,组织全省21个市(州)169个县(市、区)2800所小学、幼儿园参加。超过53万个家庭注册了运动穿孔卡,有185万名直接参与者,共有4795次访问活动平台

(4)加强宣传,弘扬四川体育精神。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各项比赛暂停,我局创新思路,积极构建社会化媒体参与体育宣传的大格局,向全社会讲了一个关于四川体育的好故事。第一,加强正面宣传。疫情第一时间发出《科学健身知识》提案,号召全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同时,及时宣传防疫信息、科学的锻炼方法和防疫典型事迹,发布防疫信息、体育局防控动态、防疫科学知识、健身防疫技能等信息。第二,注重重点宣传。疫情期间发布《四川省城乡居民运动健身指南》 《疫情就是命令,川体彰显担当》等重点宣传信息。同时,我局通过四川手机报和微信朋友圈,在成都市区多次投放300多万用户,唱响了四川体育的好声音。截至今年6月,我局相关新闻信息已被央视采用2篇,《四川“宅家”武术健身操》年发表31篇,《四川省首届线上亲子运动会》年发表5篇,四川卫视播出30篇,四川日报观察发布400余篇,四川日报观察发布74篇。三是创新新媒体平台。抓住机遇,创新搭建四川体育“青少年活动”在线平台,通过微信官方账号及时推出《中国体育报》征集活动、四川省首个在线亲子运动会、6月1日川渝首个在线亲子运动会等在线活动,为四川体育推广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截至8月31日,“四川体育”政府微信粉丝增加11万多人。第四,开展“四川体育人”宣传。充分发挥省体育记者协会优势,携手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开展“2020四川体育有影响力人物大型评选活动”。通过四川代表性体育人物的故事、精神和成就,弘扬“爱祖国、争第一”的四川体育精神。

衷心感谢大家对四川体育的关心和支持,也衷心希望大家以后继续给予关心和帮助。

这封信

四川省体育局

2020年10月30日

(联系人:周;电话:028-86623307)

四川省体育局:川渝将共同积极申办2032年夏季奥运会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