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水利部:华北地区生态供水达到37.57亿立方米

中新网11月28日电(记者常勤)近日,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为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水利部积极协调京津冀三省市,在2020年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进一步推进江河湖泊生态补水。截至目前,生态补水量达到37.57亿立方米,完成年度目标的113%。

在2019年生态补水34.9亿立方米的基础上,今年水利部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多水源调度,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引黄入冀、万家寨引黄、滦河引水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效益,有序推进21个江河湖泊生态补水。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6.17亿立方米,引黄工程3.29亿立方米,引滦工程6700万立方米,地方水库6.9亿立方米,中水等其他水源10.54亿立方米。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永定河、七里河-顺水河、唐河、沙河-朱龙河、北拒马河-白沟河、白洋淀等8条正常补水河流总补水量为24.69亿立方米,占总补水量的66%。

2018年9月,水利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选择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三个试点河段,组织实施河湖生态试点工作。今年,水利部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多水源调度,充分发挥跨流域调水工程效益。上游水库水、再生水、雨洪等非常规水源得到补充,补水的江湖数量扩大到21个,有序推进江湖生态补水。

连续三年的生态供水为江湖生态环境注入了巨大活力,给江湖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变化:河床变为水面,21个江湖供水后形成了最大的河流,全长1964公里,最大水面面积558平方公里。死水变成活水,生态补给水进入河流,显著增加河流流量,增加河流水动力,改善水质。10月,在21个江河湖泊的75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49%,明显好于补水前。10月底,21条补水河流湖泊周边10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位同比平均上升0.18米,深层地下水位同比平均上升1.36米,有效增加了地下水储量。有鱼而没有鱼。生态调查表明,滹沱河、滏阳河等10条河流的水生态有明显改善。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