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控诉“黑七寸”改善“软环境”——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玉章和熊峰
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共捣毁涉黑组织3463个,犯罪团伙10878个,查处涉黑涉恶资产5439亿元以上。其中,资产1亿元以上的涉黑组织528家,资产3369亿元,平均每个涉黑组织6.38亿元;金融领域708个,占20.4%。
获取不义之财和非法利益是恶势力犯罪的主要目的之一。向四面八方还清“黑富”和“藏富”,不仅准确定位了恶势力的“七寸”,彻底摧毁了他们的经济基础,而且改善了商业环境,有效地服务了“六稳”“六保”的大局。
精准“打财断血” 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
在林国斌涉黑案中,被告人林国斌等人与公证处工作人员串通,实施“例行贷款”罪,涉及北京市11个区的70多名受害者及家属,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部分老年受害者流离失所,严重破坏了首都的经济社会稳定。
为了最大限度地追回损失,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加大了财产刑的处罚力度,判处没收林国斌等10个关键人物的全部个人财产,冻结被告名下的119个银行账户,查封9处房屋,并利用涉案公司股权的价格变动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利用恶势力的巨大力量是恶势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参与恶势力的犯罪分子依靠其巨额的“黑金”企图“卷土重来”。
太原任有组织犯罪案是国家扫黄办公室督办的一起重大涉黑案件。2013年任因违规减刑出狱后,依靠经济基础,聚集“劳务工”(劳改、劳教人员)以亲友为纽带组成黑社会组织,继续组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佟碧山说:“他们之所以能‘起死回生’,跟过去的‘破钱破血’并没有完全的紧密联系。”对于这次被剿灭的山西任和广西张的涉黑组织,办案人员进行了同步除黑除恶、追缴涉案财物的工作,将涉案资产和股权全部清偿。
山西省发动“黑色金融清算”大会战,逐案制定实施方案,妥善处置涉案资产;吕梁市依法管理国家扫黄办监管的李增虎案涉及的钢铁企业,加快复工投产,努力通过产能整合打造钢铁产能500万吨的特钢基地。
在最后的战斗中,各地坚持抓获涉案人员,查明涉案财产,有效防止了恶势力转移和隐瞒犯罪涉案资产,通过追缴、没收非法所得等多种手段,彻底摧毁了恶势力的经济基础。
为改善民生助力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恶势力渗透到各个领域,从能源、交通、建筑到粮、油、菜、肉,动辄数亿非法资产。
一些黑恶势力利用乡村治理中的薄弱环节侵吞集体资产,垄断经济资源。目前,这些涉黑组织已有13.3%被摧毁。
1995年至2018年,李汉福担任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卢楼乡小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此期间,李汉甫着重研究了德国马克的国家赔偿问题
——为了铲除“黑中介”,让人民群众脚踏实地找房子找工作,北京法院依法审结租房求职“黑中介”案件19起,向住建委、房管局、58城市等单位发出了一批司法建议。
自扫黑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面对金融、市场流通、交通旅游、房屋租赁等行业和领域的恶势力犯罪,北京法院严格执行“一案一建议”的要求,发出了数百条司法扫黑建议。
严防不法官员为黑恶经济发展充当“帮凶”
恶势力的财富爆炸往往与公职人员的非法帮助有关,他们的发展往往离不开背后的“保护伞”和“网络”。“破财割血”必须与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严惩腐败问题和罪与恶背后的“保护伞”。
——北京高福新、河北庞等涉黑涉恶组织还清了相关干部手中的“审批权”,非法改变土地用途,骗取政府补偿,随后被查封数亿元。
在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建设局副局长李福源的手里,——黑龙江余文博的涉黑组织于2001年前后违规将国有呼兰建筑公司改制为余文博的个人企业,取得了“第一桶金”。
“打钱破血”,彻底根除恶势力的经济基础;“打伞破网”,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涉恶犯罪。目前,在国家扫黄办公室监管的111起案件中,共查处4731人,其中厅级177人,厅级915人,厅级以下3639人。
无论是逮捕嫌疑人,还是公正审理案件,都不是除恶工作的终结。只有把“破钱破血”和“打伞破网”结合起来,黑恶组织才能彻底分崩离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