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专家:迫切需要立法强制骑手戴头盔

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逆势增长

专家认为 立法强制骑乘者佩戴头盔刻不容缓

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性和便利性正成为中国的“国家交通工具”。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已超过3000万辆,社会拥有量接近3亿辆。

然而,在电动自行车广泛使用的同时,交通违法行为频繁发生,带来了许多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在北京大学社交媒体研究中心近日举办的“电动自行车道路安全与伤害预防”研讨会上,业内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电动自行车管理中存在的超速等问题,短期内很难根治。从伤害预防的角度来看,如果头盔佩戴得当,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率和伤害率将显著降低。目前,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来规范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但地方立法仍面临法律困境、法治不一致、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专家呼吁尽快在国家层面推进相关立法,进一步明确强制佩戴安全帽的要求,研究安全帽生产销售标准、外卖快递等重点行业监管、相关保险、安全帽仓储等。

超速行驶极为普遍

伤亡人数逆势增长

外卖骑手、上班族、接送婴儿的父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电动自行车的“大军”。这种新的交通方式以其快捷、经济和环保的特点成为现代人的“新宠”。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产量和保有量不断上升。据统计,2019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2707.7万辆,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由电动自行车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在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防控与精神卫生办公室副主任邓晓表示,在2019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中,驾驶电动自行车死亡人数达到8639人,受伤人数达到44677人,伤亡人数接近非机动车伤亡人数的70%。

这意味着,平均每小时有一名电动自行车骑手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每小时有五名电动自行车骑手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朱建安曾在文章《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特征与安全改善对策》中列出一系列数据:2016年,驾驶电动自行车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1.41%,接近驾驶事故死亡人数(12.04%)。

2012-2016年,全国涉及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事故19.3万起,死亡3.77万人,其中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事故5.62万起,死亡8431人,主动事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29.1%和22.3%。

据朱建安介绍,从增长情况来看,近四年来,电动自行车造成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年均增长18.21%,远高于其他出行方式造成的死亡增长比例,是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上升最快的群体。

邓晓表示,在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稳步下降的情况下,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伤亡人数呈现逆势增长趋势,伤亡率一直在上升。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

邓晓认为,电动自行车造成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人、车和道路。在人为因素中,超速是主要原因。

"在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大多数是由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的交通违章引起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原教授刘建军认为,超速行驶首先会降低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和其他机动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控制能力,缩短紧急情况下的随机处置时间,因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与超速行驶直接相关。

2019年4月15日,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GB 17761-2018)正式实施。根据新国标要求,最大设计速度不超过25 km/h,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上的最大速度不得超过15 km/h。

但在生活中,大量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行驶速度往往超过30 km/h,甚至40 km/h,刘建军坦言:“目前,电动自行车超速行驶在我国较为普遍。”

颅脑损伤致死率高

一盔一带守护安全

研究表明,颅脑损伤是道路交通事故中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电动自行车使用者死于颅脑损伤的比例超过80%。原因是,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往往会首先被击中头部。

东吴大学王剑法学院副教授石立东认为,电动车管理中的超速等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但如果能通过戴头盔来预防伤害,就能显著降低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率和伤害率。

刘建军用一个真实案例解释:“一个戴安全帽的司机摔倒后可以爬起来,但是另一个没有戴安全帽的司机站不起来,没有戴安全帽的伤害明显更重。”

邓晓从专业角度解释说,安全帽可以减少63%的头部伤害和88%的脑部伤害,没有安全帽的电动自行车司机受伤人数是戴安全帽的三倍。

但刘建军也表示,戴头盔要系好头盔绑带,戴紧,这样头盔在碰撞后不易脱落,这才是正确的戴安全帽方式。

2020年4月,公安部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盔一带”保安行动。通知要求,提醒人们在道路上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时自觉佩戴安全帽,规范驾驶时安全带的使用,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戴帅透露,在“一盔一带”运动启动后短短4个月内,南京、深圳、上海、杭州、海口等城市的驾车者安全帽佩戴率已达到80%以上,宁波已达到92%,而之前部分城市还不到30%。

“我们估计,如果每个骑手都能正确佩戴头盔,每年可以挽救2500到3500条生命,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可以减少5%左右,非常可观。”戴帅说。

地方立法犹存困境

国家立法备受期待

记者注意到,安全帽在减少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对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帽做出了相关规定。

今年5月,江苏发布《法治日报》,明确规定驾驶、骑电动自行车要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和乘客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同月,浙江发布《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也规定电动自行车的驾驶员和骑行者要戴安全帽。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或者乘车人未佩戴安全帽,或者乘车人未使用六周岁以下儿童座椅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6日,中国有40个地方立法,覆盖18个省。

石立东承认,地方立法在推广戴头盔和减少道路交通伤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和嘉兴市查处了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的行为,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减少43%和61%。《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实施后,13个城市的头盔佩戴率明显提高。

"然而,目前电动自行车头盔的普及率并不高."史立东认为,这背后的制约在于,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的强制性要求没有明确提出

刘建军指出,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后,要根据事故原因进行处理,不要强调电动自行车的薄弱。“如果我们不加强对道路上一些违法行为的监督或执法,可能会导致纵容,形成非法常态。”

施立东表示,目前地方电动汽车戴头盔立法还存在法律困境、法治不一致、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石立东建议尽快将佩戴头盔写入国家立法,以解决地方立法中存在的缺陷,促进头盔的合法性。在立法上,要规范头盔生产销售标准,对外卖快递、相关保险、头盔仓储等重点行业进行监管。(记者侯建斌)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