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15日讯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这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新冠肺炎肺炎、抗疫、复工生产、民法典、网络课程、双循环、人体健康社区、抗美援朝70周年、六大保障、嫦娥五号。
据了解,《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以全国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为基础,运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处理提取筛选而成。语料库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11月底国内15家报纸、12家电视台、7家电台、2家门户网站的节目。数据规模超过10亿字,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
“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解读
新冠肺炎
2019年底,出现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疫情。2020年1月9日,此次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初步鉴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媒体开始使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被命名为“新冠肺炎”。新冠肺炎肺炎在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许多企业停工停产,旅游业等服务业受到严重影响;新的工作生活方式不断出现,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抗疫
2019年底,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出现并逐渐蔓延,疫情的防控迅速在全国启动。党和政府集中国家资源,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抗击疫情;医护人员纷纷上访,冲到一线;建筑工人夜以继日的努力,13天建成雷神山医院;人们积极配合,戴口罩,减少外出和聚会。在国际上,许多国家相互支持,合作抗击疫情,分享抗击疫情的经验,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复工复产
2020年2月3日,中央提出“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组织和推动各类生产企业恢复生产”。全国各地都吹响了恢复工作生产的号角,因疫情按下“暂停键”的中国经济也逐渐重新启动。3月4日,中央强调“按疫区分类推进恢复工作和生产”。4月8日,中央首次提出“全面推进恢复工作和生产”,并按下了“快进键”。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全国恢复工作和生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是目前最长、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这是我国法典编纂和立法的一个先例,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网课
2020年1月底,面对新冠肺炎复杂严峻的肺炎形势,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为确保“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各级教育部门紧急动员、协调开放网上优质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各大、中、小学纷纷将教室移至互联网,开始了网上教室模式。网络课堂一度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网络课堂成为新形势下教学的新常态
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在5月下旬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包括“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构建以“双循环”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党中央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双循环
2020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电法国总统马克龙,首次提出“人类健康与健康共同体”的概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向许多国家领导人表示慰问,并提出了“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和主张。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人类健康与健康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呼吁共同保护各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共同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建设人类健康与健康共同体。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回顾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抵抗侵略,中国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卫祖国的历史性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献出生命,浴血奋战,创造了抗击弱者的奇迹,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在世界东方屹立不倒的宣言。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抗美援朝70周年
“六稳”是指稳定就业、稳定金融、稳定外贸、稳定外资、稳定投资、稳定预期;“六保”是指保障居民就业、基本生活、市场主体、粮食和能源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基层运行。2018年,面对复杂的内外经济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六个稳定”的政策。2020年4月,在疫情的突然冲击和外部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中央提出了“六保”新任务。“六稳”是大局,“六保”是前提。从“六稳”到“六保”,体现了稳中求进、危中求机的战略实力;显示了稳定基本经济盘、守住民生底线的深刻内涵。
六稳六保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一同发射,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和返回之旅。12月1日,嫦娥五号成功降落在预先选定的月球着陆区,并发回着陆影像图。12月2日,嫦娥五号完成了月球钻探、采样和包装。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个任务,是“绕一圈、下去、回去”三步走总体规划的最后工作,是未来探月的基础工作。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完成有望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五项“第一”:地外物体的采样和包装;地外物体的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品的高速地球再入:样品的储存、分析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