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领域多领域耦合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

新华社兰州12月18日电(记者张语倢)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中国文化遗产领域首家多场耦合实验室————古壁画与地球遗址保护国家多场耦合实验室日前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

"简而言之,多场耦合就是同时模拟许多不同的条件."敦煌研究院院长郭庆林说。该实验室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分为夏季仓库、冬季仓库和风暴仓库。该实验室可以模拟全年各种气候条件,如-30至60,10%至90%的相对湿度,风、雨、雪和阳光。实验室可以携带几吨大型土遗址样品。

郭庆林说,传统实验室只能携带小样本,温湿度变化小,实验时间短。以长城为代表的土遗址大多在室外,常年日晒雨淋,甚至面临极端天气。这导致实验室数据与真实情况存在巨大偏差,影响保护研究。

“文物保护已经进入深水区。要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必须了解文物劣化的深层次机制。”郭庆林表示,与传统的室内实验和野外实验相比,多场耦合实验室具有时间可控、变量可控、条件可重复、模型试验全尺寸等优点,将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室于2012年正式开工,2019年8月投入试运行。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实验室运转良好。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