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江浙二婚的兴起:为什么男人不娶女人,为什么崛起?两次婚姻各有什么利弊

近年来,一种新的婚姻形式——在江浙一带悄然兴起。这种婚姻不属于男人娶女人,也不属于女人招男人领养。结婚后,年轻夫妇仍然与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粘性”,通常住在自己家里。他们通常有两个孩子,第一个是男方随父姓抚养,第二个是女方随母姓抚养。在双头已婚家庭,没有爷爷奶奶的概念,孩子叫父母爷爷奶奶。

中国妇女日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姚改改

居住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小西和她的丈夫郑潇是“85后”的独生子,他们于2016年结婚。婚前双方家庭已约定小西婚后仍可住娘家或公婆;同理,小纠纷也是如此。此外,两个家庭同意这对年轻夫妇将有两个孩子,一个与男方姓,另一个与女方姓。

这种婚姻形式是近年来在江浙一带悄然兴起的——双头婚姻的新形式,即“不要来也不要走”、“不要进也不要出”、“不要嫁也不要嫁”、“两家并肩作战”,意思是“我家没娶到女儿,你家没娶到老婆”。结婚后,小两口仍然和原生家庭保持着一定的“粘性”。

为什么会兴起两头婚?两头婚有何利弊?两头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律师。

独生子女家庭之选

所谓两头婚,既不是男的娶女的,也不是女的招男的领养。男女双方都是两头结婚,夫妻双方都是两头去。两端结婚的家庭一般有两个孩子,第一个是男方随父姓抚养,第二个是女方随母姓抚养。在双头已婚家庭,没有爷爷奶奶的概念,孩子叫父母爷爷奶奶。

和小西夫妇一样,选择两头结婚的大多是江浙农村的独生子女。“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杭嘉湖地区。我接触的当事人集中在杭州周边的九堡、临平、余杭。大部分是村庄到社区,有湖州地区。两次婚姻的现象非常普遍。”浙江顺博律师事务所律师杜鹏表示:“可以说,两次婚姻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正常需求。”

在杜鹏看来,两头结婚是“招个女婿”的更好解决办法。“我们这里有句话叫‘招个女婿,招个懒女婿’。”杜鹏解释说,以前招门的女婿会有这样的——心理。“反正孩子不跟我姓,这个家也没有我的份。我来这里只是为了完成繁殖繁殖的任务。”在这种心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婿对家庭的责任感越来越弱。而且一般情况下,招女婿的家庭一般都是经济条件比男性好的女性,或者拆迁涉及到女性家庭。招女婿的家庭中很多家庭对招进门的男性都有一定的防范和歧视。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会造成女婿家庭后期的不稳定。

两端结婚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因为两次婚姻,男方不需要出彩礼,女方不需要陪嫁。双方都没有结婚生子的打算,都有自己的姓氏。这种形式相对于纯女婿,对男方心理压力的影响较小,使男方有家庭认同感和责任感。“我个人认为,两次婚姻妥善解决了男女双方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杜鹏说。

此外,双头已婚家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并不是完全独立于各自的原生家庭,即长期与父母一方共同生活或轮流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

“造成‘两战’的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太快。许多年轻夫妇自给自足,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再加上保姆行业不成熟,他们可以o

“还有一些小情侣。因为他们是从小受到原生家庭偏爱的独生子女,原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性很大。”杨慧丽接着说道。

利大还是弊大?

“我认为,这种‘不来不去’的婚姻,应该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挺好的,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谐。”浙江四维律师事务所律师、杭州市妇女权益保护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杨红说。她从事“家务”多年,第一次接触两次婚姻时,就认同了。

在研究了婚姻两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后,杨红总结出了几个优点。“首先,两个已婚家庭同意生育两个孩子,这是对国家生育政策的积极回应,有利于缓解社会老龄化。再比如,没有彩礼和嫁妆的门槛,男女双方的经济压力都会降低。相对来说,可以提高年轻人的结婚意愿。而且两个孩子的出生既随父姓,也随母姓,避免了姓氏和赡养的纠纷。”

杨红同意的一个原因与他自己有关。“独生子女成家后与原生家庭有一定的‘粘性’,绝大多数独生子女父母都愿意接受。”杨红只有一个女儿,目前在上大学。从个人感受来说,女儿出去上大学,放假回家,让她很开心。“如果我女儿将来选择了两次婚姻,并且没有完全脱离我们,我非常赞成。”

但是,婚姻两头都不好。现实生活中,婚姻两端都有一定的“后遗症”。至此,三位律师不约而同。

“与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粘性’固然好,但两个已婚家庭的独立性会比较弱,小家庭的完整性肯定会受到影响,年轻夫妇的亲密度也会受到影响。”杨慧丽说。“而在我们现实中接触到的案例中,两个已婚家庭会因为谁也不能少或输而发生争执。比如有的男人不愿意住女方家,怕住久一点会被怀疑。”

以小西夫妻为例,两家人一直对男方是否应该在清明节跟着女方扫墓不满。郑潇认为,去女方家扫墓是女婿上门不走的行为。不过小茜觉得,既然大家都同意两头结婚,为什么不去女方家扫墓呢?

“有些可以和好,但有些矛盾不容易和好,甚至导致离婚。”杜鹏说。事实上,还有一个“赌博”成分,孩子姓什么。如果生的两个孩子性别相同,会幸福,但如果生的两个孩子有一个是女生,而男方姓女生,可能会造成男方心态失衡。

同时,实践表明,两个已婚家庭的子女被称为祖父母,取消祖父母的称谓会使子女无法区分父母关系。另外,家中出现弟妹也会降低孩子对弟妹的认同感。更何况在育儿过程中,“爷爷奶奶”会有意无意地偏爱有姓氏的孩子。

“偏心会影响孩子的感情,让孩子难以融入家庭。这就需要更多的年轻夫妇去引导,努力让出身家庭的父母不要偏心。”杨慧丽说:“尤其是两个孩子长时间不住在一起的时候,至少要保证小家庭成员周末在一起,培养感情。父母也要教育孩子多为兄弟姐妹着想,照顾好彼此的感受,比如节假日互送礼物。”

杜鹏和杨红认为利大于弊。但杨慧丽持相反观点。她认为两端结婚的原生父母家庭并没有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希望他们的姓氏能够延续。

消失还是普及?

两次婚姻未来的发展如何?杨慧莉、杜鹏和杨红给出了不同的预测。

“婚姻两端的社会现象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独生子女家庭诞生的产物。”杜鹏认为,这种形式在未来仍将存在,就像招募女婿一样,但不会成为普遍现象。由于生育政策的调整,在越来越多的二孩家庭出现后,很多家庭在这方面的需求会下降。随着需求下降,两端结婚的现象自然会减少。“我个人认为,就目前而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大传统不会随着父姓的格局而改变。”

“我也认为两端婚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减少,甚至可能消失。一方面,随着两个孩子的全面开放,两个家庭没有必要在一起打架。另一方面,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内产业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教育培训产业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幼儿培训,以及各种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出台,将刺激和鼓励年轻夫妇独立于原生家庭。”杨慧丽说。

杨红对此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我觉得这种形式以后可能会增多,甚至希望能成为主流形式。”在杨红看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婚姻姓氏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放,这会冲淡人们对继承姓氏的“执拗”。

记者注意到“人们对婚姻姓氏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放”,这是三位律师都提到的共同点。现在还是验证两次婚姻未来走向的时候。

(根据受访者要求,小溪和郑潇都是假名。)

(来源:中国妇女日报)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