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林箐
新冠疫苗全国范围内重点人群接种驶入快车道。
据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12月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消息,全国重点人群将接种新冠肺炎疫苗。12月20日晚,原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医生陶丽娜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据行业消息,全国首批新冠肺炎疫苗预计接种5000万次,第一次接种将于1月15日完成,第二次接种将于2月15日完成。细节仍有待官方公布。
“中国应用新冠肺炎疫苗走在世界前列。7月,中国签署了紧急使用新冠肺炎疫苗的协议。预计新冠肺炎疫苗将于今年年底或2021年初附加条件上市,并于明年4月初正式上市”,陶丽娜表示,“而国外只是在12月份才批准紧急使用新冠肺炎疫苗”。
如何看待疫苗副作用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9日在新冠肺炎的一份疫苗接种指南中介绍,13日第一批新冠肺炎疫苗送往美国各州后,美国已有27.2万人接种疫苗,6人在观察期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并得到及时治疗。疾控中心建议在注射第一针新冠肺炎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人不要再注射第二针。严重过敏反应是指需要肾上腺素治疗或住院以缓解症状的人群。
目前,FDA已经批准了两种新冠肺炎基因疫苗,一种是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联合开发的,另一种是由马德纳生物技术公司和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联合开发的。
疫苗副作用引发关注。
“有许多人对新冠肺炎疫苗的安全性有些怀疑。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疫苗不同于通常使用的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剂量大,进入体内的代谢机制复杂。可能造成肝肾损害或影响胎儿等。而且疫苗的剂量很小,而且只刺激免疫系统。没有活微生物的疫苗最多会出现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比如面瘫、过敏等。这些也
我国SARS-CoV-2疫苗有5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灭活疫苗可以说是最成熟的疫苗技术,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手足口疫苗、狂犬病疫苗,即使是孕妇也可以接种”,陶丽娜说,“重组蛋白疫苗已经非常成熟,包括乙肝疫苗(30年的应用历史)、戊型肝炎疫苗、宫颈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也已经应用了好几年”。
“基因疫苗是一项新技术。在紧急批准之前,全球使用人数不超过10万。与其他技术的疫苗相比,它的安全风险更大,但没有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陶丽娜说。
及时关注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消息
我国目前在新冠肺炎的疫苗接种战略是根据两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疫苗接种。
“现阶段疫苗接种主要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包括输入性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病控制等感染风险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在中高危国家或地区工作或学习的人员”,陶丽娜说,“普通人可以关注自己家附近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综合医院,新闻要尽快公布”。
《健康时报》记者致电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在等待进一步通知。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院管理局特派员焦亚辉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所有接种人员,在接种过程中,必须如实向医务人员反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患有哪些基本疾病
此外,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不良反应往往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因此接种人员应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处理。30分钟后,回家没有问题。回国后,即使出现刚才提到的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同时也提醒所有接种人员注意饮食和休息,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