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食物浪费越来越严重?权威报告列出了“反食物垃圾指南”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任伟、白洋)片面追求“高档”,用餐“只贵,不合适”;剩菜不包装;自助餐消费时过度接饭,“拿回花掉的钱”……这些浪费行为被人大常委会爱惜食物反对浪费专题课题组“点名”。

在23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作了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调研报告,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损失浪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报告指出,中国的食物浪费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我国餐饮业发展迅速,餐饮企业670万家,2019年营业收入4.6万亿元,餐饮浪费日益严重。食物浪费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家庭,尤其是在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

调查问卷显示,75.1%的受访者认为消费是最严重的浪费,商务宴请(42.1%)、公共消费(26.7%)、学校食堂饭菜(14.3%)和亲朋好友聚餐(11.9%)是浪费食物的主要场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指出,超过40%的城乡婚宴、约30%的各种“事件宴请”,如生育宴请、30%至40%的商务宴请、约40%的朋友聚餐都被浪费掉了。

对此,报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解决餐饮垃圾问题,相关利益主体应予以重视,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建立和践行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严格履行监管职责。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公务活动的管控,继续保持较高的公务消费压力,严格管理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的餐饮,以公务餐饮引领社会消费文明;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同类型企业的餐厨垃圾日产量进行监测和测算,实行按量阶梯收费;支持餐饮服务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厨房,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和冷链配套体系建设,鼓励餐饮加工产业化和产品生产标准化。

认真履行主要责任。餐饮服务单位要科学合理设计宴席和菜单,调整菜品数量和份量,积极提供“小份”、“半份”等人性化、合理化服务;要完善精细化管理措施,借助信息技术预测用餐人数,实行动态管理;要引导消费者适度订购食品,合理消费,履行对消费者的提醒义务,及时提醒消费者明显的过度需求,对节约的消费者给予适当奖励;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反馈体系,减少因食品质量和口味因素造成的食品浪费。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餐饮消费观念。养成不挑食、不留菜、自觉抵制家里铺张浪费的好习惯;科学饮食,适度点菜,外出就餐要节俭饮食,积极参加“CD行动”抵制食物浪费。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