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9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内蒙古、山东、湖南四大考古重要成果,进一步揭示了河套地区、海岱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进程。
本报告所报道的“考古中国”的四大重要成果集中在新石器时代,即内蒙古后城嘴石城遗址、山东滕州尚钢遗址、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和湖南礼县孙家岗遗址。
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内蒙古后城嘴的石城已经基本建立了由瓮城前通道、瓮城护城河、瓮城城门、瓮城城门组成的半月形防御体系。其瓮城是我国北方已知最早的完整防御体系的瓮城遗址,将瓮城的出现提前到龙山时代。但该门的结构特征最早发现于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石城,为研究河套地区龙山时代考古文化与中原夏商时期考古文化的关系提供了考古资料。
此外,山东尚钢遗址是在海岱地区发现的大汶口时期最大的史前城市遗址。随着高档墓葬和玉器的发掘,人们丰富了对鲁南地区乃至整个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中央聚落内涵的认识。
报告第三项,湖南七星墩遗址,是湖南最大的史前城市遗址,“外圈内侧”双城结构最早发现于长江中游。七星墩古城遗址始建于5000年前,延续了1000年,成为考古学家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重要材料。
通报中报道的湖南孙家岗遗址,是洞庭湖区首次完整揭示的夏初聚落公共墓地,填补了4000年前左右洞庭湖区考古文化的空白。它也是迄今为止揭示的最大的肖家坞岭文化墓地,为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进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国家文物局表示,今后,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围绕古文明、早期国家起源等重大学术课题,文物机构将继续集中力量开展考古研究。(央视记者张田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