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5日电(记者寇江泽)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强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抢救性繁殖,采取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措施,继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通过濒危物种救助项目的系统实施,目前,中国已建立了覆盖18%土地面积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十三五”期间,我国已为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殖种群。其中,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数量实现了快速、优质增长,存活大熊猫258只,圈养种群共633只。目前,大熊猫野生种群增加到1864只,朱鹮野生种群和人工繁殖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生种群增加到300只,藏羚羊野生种群恢复到30多万只。
通过对德保苏铁、花盖木、百山祖冷杉、天台鹅耳枥、普陀鹅耳枥等近百种种群极小的野生植物的抢救保护,部分濒危物种的种群逐渐恢复。目前,全国各级植物园近200个,已收集和保存2万余种,占全国植物区系的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