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一月六日电问题:今年冬天会有多冷?——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极端寒冷天气权威分析
新华社记者高静
冷死了!
6日上午,寒潮如期而至,北京气温-10.6,呼和浩特气温-25.2。强冷空气将继续加深,华北、黄淮等地冬季气温将创历史新低。
从去年12月底开始,冷空气依次而来,全国一起喊“冷”。这是传说中的“最冷”的冬天吗?今年冬天会有多冷?6日,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对极端寒冷的天气进行了权威分析。
平均温度排名“还没进前5名”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受寒潮影响,东北南部、华北、黄淮、江淮东部部分地区气温将自冬季以来创下新低,沈阳、北京、济南、上海等地气温可能创下或接近近20年来的新低。
寒冷似乎是今年冬天以来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有人说,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这么冷的冬天了。
宋连春介绍,自冬季(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以来,中国除西藏、川西、云南、黑龙江西北部大部分地区外,气温一直高于正常水平(1981年至2010年平均)。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或低于正常,特别是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和西南地区东部。温度低于2
总体来说,从冬季开始,全国平均气温一直在-4.4,比正常低0.6。这是自2000年以来第六次最冷,也是自2013年以来第二次最冷。
许多人对最近年底的寒潮印象深刻。
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我国发生全国性寒潮,面积321万平方公里气温下降8以上,122.7万平方公里气温超过12,40.7万平方公里气温超过14。
宋连春说,这次“岁末寒潮”影响范围广,强度大,部分地区风寒效应明显,但从排名来看,这10年寒潮仅排在第六位。
一年里最冷的时间来了
现在是隆冬时节,尤其是一月中下旬,气温是全年最低的。可以说,我们现在经历的是这个冬天最冷的时期。
从未来的预测来看,后期会有冷空气活动,强度不会达到过去两次全国寒潮的水平,但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会持续低一段时间。
宋连春表示,从1月中下旬开始,部分地区气温将逐渐升温至接近全年同期。2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一年同期或者偏高。
他说冬天还没过半,不能说这个冬天是近年来最冷的冬天。
从过去几十年的全国冬季平均气温来看,总体趋势是变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冬季气温都高于正常水平。然而,这两年来,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一南一北”两因素导致气温偏低
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宋连春说,寒冬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南一北”。
首先是北极海冰。
北极可以说是冷空气的故乡。"去年秋天,北极海冰是历史上第二少的."他说,缺少海冰意味着北极温度高。北极上空的极地涡旋过去常常锁住冷空气。但一旦北极气温上升,海冰减少,极地涡旋就会减弱,冷空气南下。这就是强寒潮的背景。
从监测情况来看,今年冬季北极的极涡较弱,非常有利于冷空气从高空一路南下入侵。
极地冷空气会向两个方向南下:——欧亚大陆或北美。目前北美今年冬天气温不低,冷空气偏欧洲和亚洲,包括中国。
第二个原因是赤道中部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将有利于冷空气从高纬度向南移动,同时影响中国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也将发生变化,这使得冷空气很难停止向南移动。
气候变暖冬天不冷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为什么寒潮如此猛烈?
宋连春说:“如果不是气候变暖,就不会有寒潮。”
事实上,气候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暴雨、洪水、高温和热浪等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其中,寒潮也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因此,冬季平均气温高于正常,两者同时存在的极端寒冷天气过程是对气候变化的典型响应。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气候变暖带来的气候风险."宋连春说,比如一个强烈的寒潮,会影响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采取足够的对策。
他提醒,全社会必须树立气候风险意识,提前防范和应对气候灾害带来的风险,减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