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一月七日电(记者题:家用抗老美容仪,是“黑科技”还是“忽悠术”?)
新华社《新华观点》记者毛、胡
提升紧致,改善肤质,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几千块钱的家用美容仪,打着“黑技术”的旗号,在明星和网络名人的背书下,成为抗衰老的神器。
相关市场调查显示,家用美容仪器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增长迅速。很多知名家电品牌和小家电厂商也参与其中。2019年,仅淘宝天猫平台美容健身器械销售额就达到114亿元。2020年“双十二”期间,淘宝平台售出近25万台家用美容仪器。
那么,这种仪器的安全性能如何呢?什么是美容效果?
价格不菲,“看上去很美”
“射频、介绍、红蓝光照射合一”“不用去美容院就能把医疗美容技术搬回家”.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有无数推荐美容仪器的视频和文字,让人眼花缭乱。
记者在各大网购平台上看到,很多家用美容仪器被宣传为“影院级”、“3分钟提V面”、“6分钟练水光肌”.某射频美容仪的店内销售表明,该产品光源与医疗美容医院的设备相同,适合家庭使用。
《新华视点》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发现,被称为“黑科技”的家居美容仪器价格在数百元至数万元不等。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光电加热。包括射频、激光等。通过加热皮肤,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可以紧致皮肤,改善下垂;导入和导出类。离子美容仪的功效是先去除毛孔污垢,再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又称微电流美容仪,促进细胞代谢,增加皮肤细胞活力,达到皮肤美容效果;消炎修复。比如红蓝光,蓝光杀菌,红光帮助受损皮肤恢复。
“这些技术在医疗美容中应用广泛,原则上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的家用设备比较小,能量和效果肯定和医疗设备不一样,不可能马上看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穆说。
此外,一些家用美容仪器和广告宣传“商品版本不对”。穆说,有些产品利用微电流技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但号称能“提紧放大眼睛”;有些产品只有单一的功能,却被“赋予”多重功能。比如他们用红蓝光技术进行消炎修复,却声称还能“抗皱纹、淡化细纹”。
“家居美容仪器在消费当中,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大多数公司都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试验,也没有在广告中夸大宣传,就纷纷效仿。”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赖伟说。
市场“风”大“水”浑,劣质产品存安全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家庭美容仪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皮肤过敏。30多岁的李女士利用“双十二”优惠,和闺蜜一起买了一台射频美容仪。使用后不久,脸部和颈部出现发红和烧灼感的症状。医生诊断为接触性皮炎。李女士说她之前没有过敏史,用化妆品也很少过敏。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很多关于使用家用美容仪器导致皮肤过敏的投诉。为李女士看病的穆张磊(音)说,美容仪器并非人人都有。第一,皮肤敏感的人不适合,皮肤受损会加重过敏反应;第二,孕妇不适用;第三,皮肤在修复过程中,不建议使用美容仪。
赖伟说,一些患者因使用超声波清洁剂而损坏了角质层。
——泄漏和接触不良。消费者张女士反映,2019年3月,她在网上商店购买了一款价值3868元的美容仪器。商家承诺两年保修,不到一年就出现了电源线与机器接触不良的问题;另一个消费者购买美容仪不到一年,美容仪接触脸部经常漏电。平台和商家均以退货期限已过为由拒绝退换货。
——皮肤烧伤。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激光整形中心主任医师张说,当家用美容设备的温度超过46摄氏度时,人体表皮可能会受损。合格产品有保护措施,达到一定温度会自动停止升温,但如果没有保护措施,温度会继续升高,可能会造成烫伤。
另外,一些家用美容仪器是假冒伪劣的。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发现,一些家用美容仪器没有厂名、地址等信息。一个消费者,钟某,在天猫商城旗舰店买了一个品牌的超声波离子洗面奶。产品网页显示,该洗面奶具有“去死皮、美白祛痘、祛皱”的功能,但消费者购买的外包装和实物没有厂名、厂址等信息。
很多美容仪器卖家都有自己贴上标签的包装“要正品”。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擅自粘贴了一件从香港进口的美容仪器
ldquo;进口自以色列”标签;几家网店在销售泰国某品牌美容仪时,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知名艺人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亟待完善功效标准,让效果“看得见”
深圳市消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家用美容仪产品目前在我国主要归类为家用电器产品中的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类别,执行相应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此外,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标准,主要是对安全、噪声、电磁兼容性等要求形成细化考核标准。
但上述标准只是电器标准,均非美容效果标准。“多数家用美容仪从理论技术上来看是没问题的,但由于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实际上对于到底是否有效是无法判断的。”张云松说。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家用美容仪涉及电子、材料、临床医学等多领域,技术不过关或是采用差的元器件,会直接影响产品使用效果。
2020年10月,由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对卫生安全、材料安全、产品性能评价、人体皮肤安全性评价、人体功效性评价等提出了要求。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美容及其他器具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黄文秀表示,当务之急是尽快把针对家用美容仪的强制性安全标准制定出来,设立一个技术门槛,让市场监管部门能够有依据进行抽查、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