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一月七日电(记者题:这份“清单”,与你我的安全感息息相关)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
流行病、洪水、森林火灾.经历了不平凡的2020年后,很多中国人意识到自己曾经感受到的安全感来之不易,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1月7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了一份关于你过去和未来安全的“清单”。
三个最低
会议指出,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通过各方共同努力,2020年,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5%和8.3%,自然灾害死亡和失踪人数、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
会议指出,为应对各种灾害和事故,应急管理部组织了254次紧急会议,启动了61次应急反应,并向前线派出了91个工作组;借鉴黎巴嫩贝鲁特大爆炸的经验教训,我们迅速开展了三轮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为全国40家硝酸铵生产企业制定了“一企一策”清单.
在努力的背后,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正在优化,能力正在提高。2020年,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加快转型升级,新组建461个地震灾害救援队,打造“102”森林火灾综合应急救援拳头力量;“应急图”不断升级,危险化学品、煤矿、三级尾矿库等重大危险源全面联网监控.
四大难题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和防灾救灾基础仍然薄弱,形势复杂严峻。会议强调,2021年,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要突破难题,看到实效,着力解决四大问题。
——解决责任不履行的问题。比如推动地方各级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行业监管责任的落实要具体明确,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防止监管盲点提前和事后指责。
——解决了源头风险管理和控制不足的问题。会议指出,要加强安全准入,涉及高风险行业的土地规划、产业布局和项目审批,推动建立联合安全审批制度,防止控制不严埋下新的隐患。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严格防范已淘汰高风险产能的搬迁和风险转移。
——解决了安全检查查不出问题的问题。例如,要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分类和分级的准确执法。
——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会议强调,专项整治不能等同于一般安全检查,要排除地区和领域最大风险,划清防控底线,拿出有效措施。
深化改革提升能力
会议指出,经过两年多的机构改革探索和实践,应急管理的大机制基本形成。2021年,要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三个突破”。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按照正常应急与异常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指挥部指挥机制,加强应急管理的整体协调;落实应急管理制度,处理紧急、危险任务,构建自上而下统一指挥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深化消防救援队伍领导和指挥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指挥机制组合
——提高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加快森林消防救援力量转型,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和志愿消防队员,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航空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按照中央与地方相结合、购租结合、R&D与进口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高低匹配、远近结合、布局合理、功能综合的大型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的飞机系统。
——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包括编制《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提高应急物资保障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完成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创新救灾捐赠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