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中国大力提倡“蓝领”评职称,增加待遇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姜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7日宣布,将大力推进高级工及以上“蓝领”参与职称评审,努力解决技能型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待遇不高、获取感不强、成长空间小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蓝领”和“白领”实行两种不同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两者互不衔接。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蓝领”与“白领”的差距,也给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发展带来了障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9年企业薪酬调查显示,90%的高级职称技术人才年薪为26.5万元,而90%的高级技能及以上技能人才年薪仅为13.56万元。

在工程技术领域,技术工人已经可以获得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将两类人才进一步扩大到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馆、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

意见支持高技能人员取得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翻译、出版、通信、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资格。并提出在技术技能高度融合的领域,要实现全方位、全方位的交流。

意见认为,淡化了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的学历要求,高级工以上具有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可以参加职称评审,学历、论文、外语、计算机不作为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定更强调技能贡献。

对于长期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应采用特殊的评估方法,建立绿色通道,确保他们不仅能够参与评估,而且能够得到快速的评估和评价。《意见》还要求,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学习进修、职务聘任、职务和职级晋升、评审奖励、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享受与本级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待遇。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