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农历“土特产”怎么用?国家航天局宣布《月球样品管理办法》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胡哲)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约1731克“土特产品”备受关注。1月18日,国家航天局首次发布《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月球样品原则上分为永久储存、备份永久储存、研究和公益四种基本用途。

《月球样品管理办法》,由国家航天局制定,共9章37条,包括月球样品保存、管理和使用、信息发布、借阅和分发、使用和归还、结果管理的一般原则。方法明确,按基本用途:永久保存,将永久保存的样品作为原始样品备份保存;研究样品用于月球科学研究和分析;公益样品用于展览、科普、教育等公益活动。

据悉,国家航天局月球探测与航天工程中心受国家航天局委托,对月球样品实施具体管理。月球样品储存在国家航天局及其指定的储存机构。主存储机构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还设置了备份存储机构。

该方法规定:“主保管机构收到月球样品后,应进行不超过六个月的处理,并根据不同的基本用途形成相关信息。处理期结束后,探月中心通过数据信息平台向公众公布月球样本信息,并根据借阅情况动态更新样本信息。”

在国际合作方面,该方法规定:“月球样品的管理和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国家航天局鼓励基于月球样本的空间科学国际联合研究,并促进成果的国际共享。”

近年来,国家航天局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卫星工程、发射服务、测控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1月18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大使走进中国探月工程”,邀请部分外国使馆和国际组织到嫦娥五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国家天文台,宣布《月球样品管理办法》,赠送嫦娥五号国际合作伙伴纪念卡,参观月球样品储存处理设施。

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进行采样和返回,由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完成。在后续工作中,相关单位将广泛征求合作项目,鼓励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争取获得更多的科学成果。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