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中国经济答卷——落后2.3%从首次突破1000亿元看经济走势

新华社北京一月十八日电(记者题: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新华社记者、沈巍、邹

增长2.3%!根据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经济将在疫情的检验下实现正增长,经济总量将首次达到100万亿元的新水平。

新冠肺炎肺炎“黑天鹅”袭击导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引擎日益突出。

2020年经济成绩单:来之不易,提振信心

这2.3%来之不易。

新冠肺炎突然爆发百年一遇的肺炎疫情,世界经济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一些国家压制和压制了全面升级.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三重冲击”。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SARS-CoV-2灭活疫苗分装车间检查产品包装质量(2020年1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雨薇照片

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在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2020年,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经济增长率每季度绘制一条上升曲线。

“这些成就是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困难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纪宁哲说。

这个是2.3%,含金量高。

去年第四季度6.5%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回到潜在增长水平,中国经济也逐渐恢复正常。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帽,取得了反贫困决战的决定性胜利。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商品贸易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成功,改革开放从新起点起步。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86万个,超过年度目标任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民生将得到有力保障。

这2.3%提振了信心。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从2020年到2021年,全球经济产出的累计损失将达到8.5万亿美元,几乎抹去了前四年的所有增长。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工人们在长春一汽解放装配厂组装车辆(摄于2021年1月5日)。新华社记者张楠社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更加耀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1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三分之一。

"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示出其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作用."法国《世界报》网站文章这样评论。

从新的起点出发:未来的“试卷”不难

中国经济首次突破千亿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近一段时间,国际机构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普遍给出较高预测,大部分都在8%左右。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中铁十一局工人在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施工(2020年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看来,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数字上看可能会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导致的。从两年平均来看,中国经济增速预计5%左右,“数字好看日子未必都好过”。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认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中小企业困难等风险不容忽视。

直面挑战,更要满怀信心。

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5G终端连接数已超2亿、技能人才达到2亿人……18日发布的数据,透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后劲。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游客在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的油菜花田中拍照(2020年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顾客在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大悦城购物(2021年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困难、风险的一面,也要看到机遇、有利和希望的一面。”宁吉喆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的持续恢复、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1月1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2021年首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数量超百个;1月15日,62个外资项目在上海集中签约,投资额超百亿美元……新年新气象,各地正积极行动。

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制定出台《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制定出台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新年新布局,多部门谋划新招。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已经“动起来”。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在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员工在输液制剂生产线上工作(2021年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已经明确的宏观政策取向,为今年经济运行稳基调、控大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分析,宏观政策的设计,必须抓实风险防范和化解,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成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积极良好的宏观环境。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智能机器人在福建省首家5G智慧陶瓷工厂——九牧永春智慧制造产业园区101#智慧工厂生产洁具(2021年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确保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统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任务。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在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制造分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对“骐跃”盾构机进行安装调试(2020年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1年稳增长压力不像往年那么大,这形成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韩文秀表示,要用好这个宝贵时间窗口,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持续恢复、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十四五”新开局,踏上新征程的中国经济必将乘风破浪、继续前行,为世界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一艘海轮正在停靠广西钦州港码头(2021年1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2.3%背后的中国经济答卷——从首破百万亿看经济大势

运行试验动车组列车通过徐连高铁沂河特大桥(2021年1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徐连高铁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地区,西起徐州市,东至连云港市,正线全长约180公里。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