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为2021-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制定了5个发展目标、11项重点任务、10个工程项目和4项配套措施。
近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2020年初期行动计划全部完成,5G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计划》的颁布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设定了新的目标,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
政策持续加码 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实施三年来,我国产业互联网进入深度培育阶段,“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基本完成。2017年1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年5月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7月份发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
2019年1月,《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发行;3月,《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发行;11月,《“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发行
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发行;10月,《“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行;12月,《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发行。
在政策不断加码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取得显著成效,三大功能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应用加快,产业生态规模持续增长发展。
三年来,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网络支撑能力明显提升,“东南西北中”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系统五国顶级节点已建成并稳定运行。平台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已有70多个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平台,多层次平台体系初步形成。新兴技术正在加速与平台的整合和创新,行业赋能效应日益突出。加快安全体系建设。国家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可以初步感知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
力推“五大行动” 指明发展方向
2020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新发展征程的开局之年。《计划》涵盖了未来三年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前景。
《计划》提出五个发展目标。从新基础设施建设、集成应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和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在集成和应用方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许晓兰表示,《计划》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重点提高本质安全水平,针对原材料、危险化学品、矿山、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提高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是落实国家整体安全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工业领域大数据采集的重要支撑。
比如在石化行业,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中心、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云应用生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构建基于GIS、安全管理、应急分析模型、AI和视频识别的工业PaaS平台,结合化工设备模型库和应急数据进行高速实时分析和预警。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化工企业“安全地图”的精确管理,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节省数亿企业费用,设备故障率降低20%以上。
除了融合应用,《计划》还强调进一步增强安全能力。许晓兰指出,在安全性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类管理和重点企业联合研究。在…里
比如360、天津通信管理中心、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合打造了天津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项目,最终实现了在有效的安全保障下,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能够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在普及智能制造方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许晓兰表示,《计划》明确提出鼓励大型企业加大数字技术应用,推动重点企业实施数字化管理,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优质发展。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企业在普及智能和创造智能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比如联想目前正在建设的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智能工厂”,其产品将不仅覆盖个人电脑、服务器等联想传统业务,还将孵化各种智能产品等新业务。
此外,《计划》还指出“基本建成全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系统,建成20个地区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全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系统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将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帮助打造制造业强国和网络强国,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
>在试点示范方面,《计划》明确提出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示范区是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助于突出示范引领效应、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从2019年开始,我国长三角一市三省、广东、山东陆续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创建工作。其中,作为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通过资源汇聚和区域协同,在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支撑、深化应用牵引、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按下转型启动键 向规模化迈进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工业内生动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经历了前期探索式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取得了辉煌成绩,也探索出一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据工信部2020年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70个,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达到了4000多万台(套),服务的工业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工业APP数量超过25万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建设项目超过1100个,例如2020年6月投入使用的联想武汉自主研发的5G+IOT自动化组装标杆线。
2021-2023年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面向规模化应用,《行动计划》细化了面向十一个方向的44项重点建设任务。其中,“融通”“协同”“深化”等用词高频出现,彰显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全面化、持续性改造的决心。
比如构建覆盖全国各地市和重点工业门类的工业互联网全景视图;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引导二级节点和递归节点建设和运营,提升国家顶级节点服务能力;建设重点行业的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各方面的深层国际合作;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加快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这些重点任务都在为工业互联网渗透、融合到制造业各领域打通道路。
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基石和关键路径,工业互联网正推动着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商业模式、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无论是去年公布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还是此次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都标志着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已走过探索期,正式迈向规模化快速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