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甘肃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带破坏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组在会上通报了初步调查结论:
通过历年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2000年以来,未发现林地大规模减少。2018-2019年卫星遥感数据显示,该林场有三个疑似林地破坏点,面积约42.98亩。经现场核实,主要是阳关林场基础设施改造、新建砂石路和U型灌溉渠、铺设管道灌溉线路等原因造成的。没有砍伐树木来开垦葡萄园。根据最新卫星遥感数据,阳关林场现有防护林面积为6979亩。
媒体反映的“2万多亩林地”实际上是林场的经营区域,“1.3万亩生态林区”实际上包括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葡萄园地和一些未装修的绿化用地,以及林场的生产生活用地如道路、水域、建设用地等。
阳关林场管理区大致可分为西南区和东北区。13300亩林地,其实就是西南方向的这个区域。长期以来,林场只有6000亩防护林,基本上位于林场的西南地区。
据调查,2006年林场承包改造时,实际有葡萄园3304亩。与卫星遥感数据相比,2006-2011年葡萄园面积没有变化。2012年,租用林地的敦煌酒业公司,通过改造有缺陷的森林,建成了400亩葡萄园。至此,林场拥有葡萄园面积3704亩。自2013年以来,葡萄园的面积没有增加。
同时调查组还查阅了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1999年《一曲》显示,阳关林场有灌溉地1488亩,果园2688亩,共计4176亩;2009年“二次调整”显示,阳关林场有灌溉地2亩,果园4452亩,合计4454亩;根据2019年“三次调整”,林场灌溉土地19亩,果园4706亩,共计4725亩。1999年至2019年,灌区和果园面积增加549亩。扣除道路、沟渠、山脊等土地占用因素后,土地调查数据与卫星遥感数据的对比数据基本一致。
通过实地调查,调查组还了解到,阳关林场管理比较粗放,日常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媒体反映的一些问题。一是森林抚育工作不规范。二是森林更新和采伐管理不到位。第三,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节约和利用。第四,存在非法出租、协调性差的问题。其中,近年来,敦煌天妃公司的发展利益与群众利益和生态保护要求的分歧日益突出,矛盾纠纷不断。各省市组织工作组调查指导问题整改和矛盾化解。但由于天妃公司要求高,矛盾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尚未整改。
调查组表示,下一步将是举一反三,继续严格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压缩整改责任,确保全面整改到位,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阳关林场近年相关土地类型遥感影像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