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中国的气候行动有多强?外交部发言人解释说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郑明达)外交部发言人赵27日在回应美国质疑中国气候行动力度不够的声音时表示,没有比较就没有歧视。去年,中国先后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气候政策,体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定决心。

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美国新政府已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行政工作重点之一,并宣布将回归《巴黎协定》。同时,美国也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的气候行动力度不够。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赵说,去年,中国先后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气候政策,提出了碳强度、非化石能源比重、森林蓄积量、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等四项新措施,力争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愿景。

“以上气候政策是中国根据国情和能力所做的最大努力。它显示了《巴黎协定》所要求的“尽可能体现实力”,反映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定决心。这是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新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他说。

“中国的气候行动有多大?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赵说:首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只比主要发达国家晚10年。第二,从时间跨度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从峰值到2050年承诺碳中和的过渡期约为60年。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计划从峰值到碳中和的过渡期为30年左右。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60年和30年的对比凸显了中国的巨大承诺和行动。”赵李健说,中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他说,美国是历史上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也是目前的排放国。前政府气候行动严重倒退,从《巴黎协定》退出,拒绝承担资助减排的义务,严重削弱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努力。中方期待美方尽快弥补四年差距,尽快提交强有力的国家自主贡献和《巴黎协定》下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发展战略,让国际社会感受到美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严肃性。

“要真正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需要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它要求各国在多边框架下开展联合行动,深化合作。中国之间对话与合作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赵对说道。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