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3亿人在冰雪上,14亿人在期待冬奥会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迎来一年倒计时。

站在时间节点之上,中国冰雪的脉搏越来越强。回顾过去,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备进展顺利,“中国速度”举世瞩目;面向前方,奥运圣火不断升温,“双奥运之城”正等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努力向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会。

筹办过程展现“中国奇迹”

“在疫情的挑战下,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进展相当顺利,几乎是奇迹。”近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用“奇迹”这个词来形容北京冬奥会的筹备进程。

北京冬奥会的“中国奇迹”体现在筹办工作的方方面面。2020年,肆虐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将给全球体育赛事带来严峻挑战。但2020年结束时,北京冬奥会12个比赛场馆将全部如期完工,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也将同步完成。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雪如意”和国家速滑博物馆的“冰丝带”等高价值场馆相继出现,向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员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让它独一无二,精彩绝伦,独一无二。在场馆改造和视觉形象设计的过程中,中国元素尤为抢眼。在崇礼赛区,国家滑雪跳跃中心通过栈道与越野滑雪中心、冬季两项中心相连,构成“冰玉环与雪牵手”的美景;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的30个体育图标以中国传统篆刻形式呈现,结合了冰雪运动的形状和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的力量和美丽.就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章和嵌玉的黄金一样,2022年北京冬奥会传递的中国文化力量将再次让世界惊叹。

北京冬奥会有中国风,比较科技。去年年底,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盾”和“雪蓉蓉”,紧随“嫦娥五号”登月之旅,成功返回地球,开创了奥运与航天科技融合创新的典范。此外,许多新技术和工艺也是冬奥会竞赛场馆建设和利用的“举措”。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水立方”将在冬季奥运会期间改造成“艾斯库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集游泳和冰壶比赛于一体的“冰水两栖”场馆;“冰丝带”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比赛场馆,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型索网屋盖,规模在世界体育馆中也是最大的,但钢材消耗仅为传统屋盖的1/4.

疫情之下,中国坚定履行承诺,推进冬奥会筹备工作的背后,是一个大国守信用的力量和责任。北京冬奥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给世界带来了更多信心。

冬奥参赛备战“精兵”冲刺

近日,17岁的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顾爱玲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极限运动会(World Extreme Games)xGames Winter比赛中获得两枚金牌和一枚铜牌,成为本次比赛中首位夺冠的中国选手。自2019年正式代表中国参赛以来,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孩在世界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自由式滑雪的希望之星。她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天衣无缝的英文表达赢得了全世界冰雪迷的关注和喜爱。

“夏强冬弱”、“冰强雪弱”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中国冰雪运动将填补空白,扬长避短,促进新时期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此,中国提出了实现冰雪运动全覆盖和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目标,并在2008年举办了第一届冬奥会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55个项目。为了实现北京冬奥会参赛人数翻番、109个项目全部参赛的跨越式目标,中国冰雪从无到有,从优秀到卓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两年多来,很多冰雪工程都是从零开始,有的项目跃升到世界先进水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的制度,专心做大事的制度优势。

在2019-2020赛季的国际比赛中,中国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获得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超过了上赛季。我国冰雪运动员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U型场地等优势项目上保持了自己的地位,在钢架雪地车、越野滑雪等项目上取得突破。

受疫情影响,从2020年起,面对大规模取消国际比赛、打乱训练和比赛规则的挑战,中国冬奥军团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加强体能、组织团队模拟比赛,完成从“精英战士”到“短跑”的关键任务。目前,覆盖北京冬奥会109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已经全部组建完毕,备战人数从2019年底的1100多人减少到500多人。在北京冬奥会冲刺的一年,中国冰雪精英战士正在努力向冬奥会的参赛目标发起冲击。

交出本地发展优异答卷

“去崇礼亲眼见证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如何努力成为冬季运动强国的。”2019年,美国《纽约时报》将张家口崇礼列为“世界上最值得的”

往的52个旅游目的地”之一。冬奥筹办几年间,崇礼——这个昔日籍籍无名的偏远小城,已跃升为令中外滑雪者神往的“滑雪小镇”。

崇礼的蜕变,折射出北京冬奥会为产业腾飞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申办冬奥会之前,崇礼仅有4家滑雪场。而今,这座小城仅大型滑雪场就有7家,雪道已有169条。2018—2019雪季,崇礼雪票销售超百万张,实现旅游收入20.5亿元。

冰雪发展的机遇让崇礼人端起了“雪饭碗”。如今,崇礼百姓每4个人中就有1人从事冰雪运动相关工作,蜂拥而至的冰雪爱好者让当地民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19年5月,崇礼实现脱贫摘帽。

被冰雪改变的不只是崇礼。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北京冬奥会的带动和串联作用愈发凸显。中国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过去两年,京张高铁建成通车,从北京到张家口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京礼高速建成,打通了北京至崇礼的便捷通道。畅通的交通中枢动脉,将延庆、张家口纳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也为滑雪爱好者铺就了实现“滑雪自由”的道路。数据显示,京张高铁开通一年间,已发送旅客超680万人次。

冬奥会不仅联通和激活了北京同河北的冰雪经济和产业发展,更催生两地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实现“比翼齐飞”——来自张北的清洁能源输入北京,让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历史上首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为满足赛事需求,北京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加大各领域对张家口的帮扶力度,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亿人上冰雪潜力释放

今年雪季,在北京工作的律师龙子鸣几乎每周都会带上雪板、奔赴崇礼,在各大滑雪场中“自由飞翔”。

“我是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开始‘入坑’滑雪的。”龙子鸣说,过去受限于季节性和地域性要求,冰雪运动只能是“冬季限定”和“北方限定”,随着冰雪产业和冰雪旅游的发展,像她一样的冰雪爱好者有了更多选择。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不仅改变了中国冰雪运动的面貌,也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生活。今年雪季,全国各地滑雪场人潮涌动。经历了上一个冬天的等待,民众的冰雪运动热情得到了极大释放。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冰雪运动,充分展现了中国坚持共享办奥、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益的决心。

中国以冬奥会的筹办,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的问题。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强调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如今,在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下,冰雪运动在中国大江南北风靡普及,成为更多人的健身载体和生活方式。随着冰雪运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速度加快,“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的局面已成过往。中国南方不少地区的冰雪设施如雨后春笋,浙江、贵州、湖北等地实现冰雪旅游人数年均10%左右的平稳增长。

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运动热情的增长,带动中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的数据显示,预计2020到2021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将达到2.3亿,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以冬奥会场馆群为依托,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冰雪产业新高地,将在冬奥会之后保持热度,打造既有冬奥文化又具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项目。

巴赫认为,中国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世界冰雪运动的巨大变革。北京冬奥会的很多场馆将向冬季运动参与度越来越高的中国民众开放。冬奥会的举办,不仅将为中国留下巨大遗产,对全球冬季运动的发展也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为中国和世界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冬奥会筹办进入最后一年,挑战和困难仍有很多。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下,冬奥会筹办各项工作正重新规划调整,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赛事组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也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中国将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在第一个百年目标时间节点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将极大提振民族士气、彰显民族自信。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行,也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全世界发展做出新贡献。在世界动荡变革之际,北京冬奥会将传递出和平发展的信号与合作共赢的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舞台。

“北京冬奥会把长期的、可持续的方案纳入不同项目的做法,体现了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危机的精神。”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