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不能回家,终于不用给亲戚家20多个孩子发红包了。前些年第一轮一万多。虽然看不到家人,但能攒一笔钱,也是一种安慰。打点滴的吴(音译)说:“谈到春节,就要‘就地过年’。
红包、压岁钱和压岁钱是许多人春节期间的重要开支。对于很多就地过年的“工人”,在老家见不到亲朋好友,亲自递红包的习俗也省了;另一方面,异地拜年、电子红包等“云”方式再次流行,成为今年的“新年习俗”。
新来的赵经纬贾冉在看红包数据图
“自己没回家过年,只能多给家里打点钱了”
28岁的小玉在北京从事房地产工作。这是第一次在异乡过年。但是,他不但没有存钱,反而要多发红包。
“今年不仅是我,我姐姐一家也没能回河南老家过年。爸妈有点寂寞,红包上省不了。”小玉打算在除夕夜通过支付平台转账,给家人送去莫大的祝福。
小玉给自己算了个账:“今年给我爸妈和其他亲戚的红包加起来大概5000元。加上给爸爸买的烟酒和妈妈新买的手机,一共花了一万左右,大概占了我月薪的三分之二。”
过年不回家还需要送礼吗?从网上讨论可以看出,情况有所不同。有的人回家不回家都要给家里发红包;有“打工族”声称过年不回家却收到了一笔久违的压岁钱;有网友认为不见面不用发红包,一个人过年可以省一笔钱。
@山鲁佐德利奥:“你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压岁钱一定要到位。”
@ row_water_touch_fish_gogogo:今年过年不回家了。我妈给我钱让我把买的东西退了。我妈妈让我把钱作为压岁钱,但钱的数量是250.
@键盘上的笔:现在的人压力很大。他们没有多少存款。他们回家要处理很多压岁钱。年轻人不想要了。
@五龙牛奶Cl2:我已经躲过了当场拜年的亲人。为什么我还是逃不掉压岁钱?
@芋头_真的不想再买了:我妈说前几天听说过年不回家了,我奶奶一直在说不回家怎么给我压岁钱。
说到要带回家的挨家挨户的礼物,小玉说两年前他不再大包小包的赶火车了,但是大部分年货都是邮寄回家的,尤其是今年。“从一月份开始,我开始为家人挑选年货。我爸妈家,我姐家,我亲戚家都想到了,主要是为了我爸妈招待客人。快递恐怕物流人群太多。我是分开买的,比如爸爸的烟,小侄子的玩具等等。想起来就下单,现在他们都收到了。”
像耳语一样,就地过年,越来越多的人以邮寄年货的形式寄托心意。根据JD.COM大数据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春节年货节消费趋势报告》,今年来自不同地方的订单(用户下单并发送到异常使用的地方)再次流行。不仅很多人选择“云里拜年”,买年货这个礼物也成了一大特色。
JD。COM数据显示,中国西南、西北、东北地区是异地发送订单增幅最大的地区;从下订单的TGI(相关订单占所有订单的比例)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游客集中的地方排名第一。各地年货订单中的明星产品有佛跳墙海鲜礼盒、皮花皮蛋、鲜冻白虾、春节年画等。此外,洗衣服务、健康服务和其他服务消费也变得流行起来
“婚期是新娘定在2020年夏天。当时,中国的疫情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她春节在秦皇岛订了婚,想开心一下。由于最近疫情,新人决定简化婚礼。包括我在内的几个朋友没能到场祝贺。我们一时有点着急。”陈晨说,他的其他室友来自石家庄、广东和英国,其中英国室友最近一直在试图购买回家的机票,但他们多次被拒绝和更换。
经过讨论,新娘打算把不能去现场的亲戚朋友带到一个微信群里,然后通过群发视频做大
家参加“云”婚礼。而原来的份子钱,晨晨也只得通过线上转账的形式传达。谈及几乎每年都逃不开的份子钱,毕业不到一年的晨晨已经在心中列出了金额清单:“一般前去参加婚礼的都是关系比较近的朋友,份子钱在200-1000元不等,一些现在联络比较少的同学,可能就直接发个线上红包,或者通过婚礼小程序,给对方‘打赏’一下。”
如同晨晨所说,近年来通过电子红包、小程序等直接给新人线上送祝福的形式正在被更多年轻人所接受。“例如,在请柬下方通常会有送祝福的选项,可以自选价位并送上两句吉祥话,甚至只送十几元的红包也是可以的,但线下参加婚礼肯定就不能只给这个数了。”晨晨解释道。
以“婚礼纪App”为例,通过其App制作的请柬配备接收红包及提现功能,收到请柬的用户可选择消费祝福礼物,或自定义红包,而礼物价格最低为2.88元,最高为999元。天眼查App显示,婚礼纪为一家结婚服务平台,2012年成立至今共经历7次融资,其中2019年3月获得7000万美元D轮融资。
婚礼纪App截图
“云”拜年促红包封面大战
人未至,礼先行。对于许多就地过年的“打工人”来说,红包仍是春节的关键词之一。
在百度近日发布的《百度2021年味搜索大数据》显示,牛年十大热搜词中,排名第一的便是压岁钱,其次为送祝福和买年货;而最关心压岁钱的三大省份分别为山东、广东和陕西。
在“数字感”越来越强的春节里,一些老年人也保持着学习的步伐。上述报告中称,“如何用手机发红包”已成为老年人新的热门搜索问题。截至2月3日,近一月以来,问题“压岁钱给多少合适”的相关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30%。数据显示,山东、河北、上海等地的老年群体对发红包尤为热衷,发红包的年俗在“云”中得以延续。
来源:百度
而在今年数字红包的新一轮热潮中,红包封面的风靡成为了新亮点。
微信官方日前宣布,将在2月1日至14日定点限量放出超5000万个封面,包含顶流明星和热门游戏等主题。目前,参与到分发红包封面的企业已涵盖奢侈品、服装、餐饮、游戏等各行业。
不少网友称,现在领取红包封面的方式已五花八门,除最简单的一键免费领取外,许多封面需分享至朋友圈或群聊、注册会员、限时抽奖、连续签到、登陆游戏等过程才可被领取。除封面本身具有宣传效应外,领取的过程也贡献了曝光度及流量数据。
在各大企业、品牌、明星等将新战场转移到红包封面时,这一新兴体验也成为了不少商家的“财富密码”。据媒体报道,因分发红包封面需个人或企业认证,有商家以代办认证服务为商机推出“认证套餐”牟利;也有人低价批量购买红包封面代码,转手便以数倍价格倒卖给个人;此外,红包封面的设计、制作等环节也可单独外包,形成一系列产业链。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此次红包封面的核心玩法,与游戏皮肤、QQ秀等形式相似,属于平台方的收费模式之一。对于企业来说,可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取得大规模营销效果,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营销模式。“从时效性来看,红包封面效果最明显的时期就是春节期间,企业百花齐放式推出封面也在意料之中。”江瀚说。 (赵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