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延迟退休做出了回应:目前正在与相关部门研究具体的改革计划。延迟退休的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社会改革需要凝聚社会共识。目前对于延迟退休有一些误解,比如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弥补所谓的养老金缺口。应当指出,世界上许多养老金过剩的国家正在延长退休年龄,更不用说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入和支出的复杂影响了。
推迟退休年龄本质上是人们生命周期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比如现在60后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是高中,也就是说大部分人20岁左右开始工作,现在60岁退休。如果他们的预期寿命是80岁,他们的生活结构是工作40年,领取养老金20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人在25岁甚至30岁开始第一份工作并不奇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像父母一样60岁退休,就意味着工作时间不到40年,甚至35年甚至更短。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养老时间越来越长,会造成代际不公平。
延迟退休计划会对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产生实际影响,对“从众”的需求,即从个人到群体,再到所有人,都要考虑透彻。因此,在制定实施计划时,我们应该特别小心谨慎。应把握几个原则:
第一,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所谓统一,就是统一国家计划和“全国一盘棋”,保证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所谓灵活,就是给人一定的选择,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至少给一定范围的选择。
第二,强制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现在说到推迟退休年龄,好像是强制的,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感受。目前的一些政策工具可以用来提高人们延长工作年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养老金的支付方式与支付期限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最后,要做好配套措施,包括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很多老人退休后都愿意帮孩子带孩子。实施延迟退休后,应积极发展社会化托儿服务。此外,应注意防止群体间的不公平现象。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和待遇,所以相关措施要全面灵活,取得最大公分母。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文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