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为农民代言的李,应该突破出处“卡脖子”的技术

(两会访谈)为农民“代言”的李云才:应突破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

中新社长沙三月二日电为农民“说话”的李:要突破原产地“卡脖子”技术

中国新闻社记者唐小青

种子是农业的“筹码”。在2021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种子产业成为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席李关注的焦点话题。

这位扎根农村10多年的成员,常年走在田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是“三农”建议中的“高产户”。每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总是为土地说话,为农民说话。

去年,李提出了“建立国家和省级种质资源库”的构想,并建议打破种子、技术、资金和市场价格的垄断。今年继续为种业建言献策,带《关于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提案》参加会议,建议把种业作为我国农业安全和优质发展的重大战略,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和振兴行动计划,突出种源“卡脖子”技术,弥补不足。

虽然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子大多是自产的,但有些种子如西红柿、玉米、土豆和黄瓜是进口的。《2019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称,2018年,中国从近5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农作物种子7200多万公斤,进口额4.75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额2.28亿美元。

如李说,如果畜禽种质资源长期依赖“外来种子”,商品猪种质资源多从欧美进口,但引进后的育种一直跟不上,养猪业陷入“引进-退化-引进”的种源循环。

“建议实施优质猪核心种源自主育种工程,建立瘦肉型猪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基因组选择参考群。”李表示,要形成国家核心种猪场养殖母猪、专业联合养殖平台公司养殖父系猪、开展养殖数据服务的商业化联合养殖机制,培育高品系、高产肉品系的瘦肉型猪新品种,实现国际先进生产性能,实现瘦肉型猪核心品种资源化、部分出口。

近年来,中国自主育种能力不断提高,市场份额稳步增长。目前国内种子取代国外种子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根据中国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最新数据,目前中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选品种面积占95%以上,尤其是水稻和小麦完全自给。中国农业科学院还拥有世界第二大种质资源库,共收集种质资源52万份,未来这一数字将扩大到150万份。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种业发展仍存在品种同质化严重、产业集中度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等瓶颈李广泛调研,召集专家召开调研座谈会。他建议鼓励重大专项原创性创新,按照出处“卡脖子”技术子课题开展“破单”技术研究,鼓励深度合作打造种业“航母”。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