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怀念新疆喀什蒂扎纳富村的人大代表、边防战士拉西尼·巴依卡

“我长大要当像他一样的人”

——追记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喀什地区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

光明日报记者王瑟

看着挂在家里的新西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兹纳夫乡提兹纳夫村边防军拉西尼巴依卡一家泪流满面。如果是前几年,那么拉西尼巴依卡已经带着他对基层工作的研究踏上了去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旅程。现在,他一直睡在帕米尔高原,守护着他梦想的边境线。

今年1月4日13时56分,拉西尼巴依卡和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舍友木沙江努尔敦正要去餐厅吃饭,突然听到一声泪流满面的喊叫:“加油!救救孩子!”

Laciny Bayika跑过声音,发现一个孩子被困在人工湖的冰洞里。无助的母亲在湖边大声呼救。

来不及多想,拉西尼巴依卡踏上冰面,向孩子们走去。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突然塌了,Laciny Bayka也掉进了水里。冰冷的湖水很快带走了身体的温度,拉西尼巴依卡挣扎着举起双手,尽可能把孩子抱在水面上。

赶到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敦跳进冰冷的湖中,一起救下了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也参加了救援。10多分钟后,孩子成功获救,但Laciny Bayika再也没有从冰水中漂出来,他的生命始终定格在41岁。

回忆起拉西尼巴依卡救人的场景,木沙江努尔顿泪流满面:“他说救救孩子,救救孩子,我把围巾递给他,他抓住后,我把围巾拉回来,拉了一米多,冰突然裂开,我掉进了水里。我上来的时候,他说赶紧救孩子。我回头一看,他慢慢沉入水中。整个过程大概10分钟,他一直抱着孩子……”

拉西尼巴依卡的家乡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边界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含氧量不到平原的50%,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自然条件很差。这是中国唯一一条只能骑着牦牛旅行的巡逻线。尤其是在中巴边境的重要通道五福郎沟附近,每次巡逻都要爬上海拔5000米以上的8大板,80多次要穿越刺骨的冰川。拉西尼巴依卡家族的三代人都是帕米尔高原的边防军。从他爷爷开始,他们就和当地边防军一起守卫红旗拉夫边防防线。2004年,Laciny Bayika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家中第三代边防军。

2011年10月的一天,Laciny Bayika和他的士兵在巡逻的时候,突然遇到暴风雪,让人睁不开眼,一名士兵不幸掉进雪洞里。关键时刻,拉西尼巴依卡爬到雪洞里,脱下衣服,挣扎着把士兵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然而,他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了三个小时。

谈到拉西尼巴依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蒂齐纳夫边防派出所副所长阿布杜加米隆吉克说:“每次巡逻时看到界桩,拉西尼巴依卡都会清理干净。颜色浅,所以他专门拿颜料涂红色。‘中国’这个词永远在他心里,永远在我们心里。”

在他有生之年,拉西尼拜卡带着儿子拉迪拉西尼多次出国护边,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了护边的精神力量。拉迪拉西尼说:“我父亲是个英雄,我长大后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Laciny Bayika的女儿说,爸爸最大的愿望就是保卫国家,让自己和弟弟上大学。她希望爸爸放心,他的姐姐哥哥会好好学习,实现他的愿望,把他的精神传递给大家,让全世界都知道爸爸是英雄。

Laciny Bayika离开了大家,巡逻队和巡逻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巡逻的人休息的时候会唱主题曲—— 《冰山上的来客》。众所周知,这是Laciny Bayika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他每次巡逻时唱的一首歌。唱着这首歌,就好像Laciny Bayika和大家在一起,一起走在巡逻的路上。因为这只帕米尔之鹰一直在帕米尔天空飞翔。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