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最高法院的法官们集中精力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高捷)最高人民法院多位法官就社会关注的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发展网络司法、如何破解执法难题等问题逐一作出回应,并披露了最新举措。

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何荣透露,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问题主要在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现有制度和实际操作亟待完善。

何荣透露,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使司法救济更加简单、及时、充分、有力,更大程度上保护和激发创新活力。

具体来说,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发挥力量:一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二是加强版权和邻接权保护,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是加强商标权保护,促进品牌力建设;第四,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互联网司法如何发展?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首例“暗刷流量案”明确反对“暗刷流量”交易行为,有效打击网络黑灰行业,维护公共利益;广州市互联网法院审理的“网络游戏著作权案”对知识产权新客体的保护规则进行了探索和完善,认定挂机法形成的游戏整体画面构成作品,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透露,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即将制定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在线办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号,这将推动形成一套适应信息时代的完整的网上诉讼规则体系,为全国法院开展网上诉讼提供规则和指导。积极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互联网法院先行先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法院司法技术应用的“试验田”作用。探索构建智能法院大脑,建立司法大数据中心,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司法审判融合,努力实现数据驱动、服务无处不在,为群体诉讼和审判执行提供智能化、精准化服务。同时,法院将研究制定技术应用规则,统一技术标准,优化平台功能,促进数据共享与协作,保障数据安全,确保技术应用符合司法规则、程序要求和实际需要。

执行难如何破解?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桂香透露,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制定执法法”。2018年9月,全国人大发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将民事执行法纳入第二类项目,最高法院牵头起草。

最高法院成立了一个起草小组来负责这项工作。目前,相关起草工作已经结束,将尽快以法律草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大。草案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很多内容都与普通人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引入债务人异议诉讼制度,希望通过诉讼程序给予各方充分的程序保障。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