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6日起,低危区人员进京不再查核酸证,小区卡口应全开,停止测温。中国已连续29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和五一假期,你能信心满满地去旅行吗?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为您解答。
北京防控新规里“有序开放”看起来松了,但是防疫却更紧了
冯子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防止输入,特别是防止输入后“早期发现”疫情在当地的传播,在疫情发生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情,确保准确的预防和控制,并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准备状态。
一方面是防止进口。在边境管制方面,入境人员的筛查、医学观察和隔离、入境货物和物品的检查以及相关人员的健康监测等措施应更加严格。另一种是医疗卫生保健要保持更加敏感,确保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早期疫情,一旦发现要快速反应。
全国连续29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是否防住“外患”就无“内忧”了?
冯子健:我们必须尽力防止疫情的传入。疫情的输入会导致局部再次传播。这种风险一直存在,而且在未来还会长期存在。仍然需要保证整个工作系统的高警戒状态,做好早发现、早控制、准控制。这样每次疫情的控制时间都很短,涉及的范围尽可能小,对人们生活的干扰和影响也尽可能小。
如何看待沈阳新冠肺炎患者复阳?
冯子健:沈阳老人是沈阳上次疫情的最后一个病人。核酸呈阴性后,他出院了。之后常规检查发现他核酸阳性。这种现象就发生了。
过去国内外都有这样的现象。所谓从阳气中恢复或者长期携带病毒的患者,一般来说比较少见,但确实有一定比例发生。但一般来说,这个病人的传染性很低。这位75岁老人的核酸PCR检测和CT值都比较高,说明他的病毒载量已经很低了,传染性应该不高。
清明、五一假期将至,做好哪些防疫保障让出游更安心?
冯子健:不要忘记,全球仍处于SARS-CoV-2大流行阶段,境外输入的风险依然存在,要收紧防止疫情扩散的弦。作为普通大众如何保护?
(1)外出旅行必须戴口罩,平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如果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腹泻等传染病,最好不要出行,尤其是人多的地方,要及时就医。
旅途中尽量保持一米以上的人际距离。
各旅游景点的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应控制游客数量和密度,并提供洗手设施等卫生设施,保持测温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方法
冯子健:这种疫苗已经证明对预防新冠肺炎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想在全球范围内克服这一流行病的严重影响,我们最终将依靠大量的人接种疫苗来消除影响。
什么时候我们能回到曾经的生活状态?
冯子健:这主要取决于我们人口的免疫水平建立的时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因为没有经历过大量的自然感染,我们全民的感染水平是很低的。我国要想阻止疫情严重影响我们,就必须依靠全民接种。当我国公民接种疫苗的比例非常高时,那么我认为疫情的严重影响是可以有效克服的,我们一般可以回到准正常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