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锅”随意安装时有坠落,到底该由谁来“背锅”?
有关人士呼吁多部门协作专项整治,批量拆除“卫星锅”,消除悬在城市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3月1日,中国首例高空抛掷物案宣告。被告因与他人发生纠纷,将两把菜刀扔到楼下,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高空抛物、坠物事件发生,成为“笼罩城市的痛苦”。
新华社《每日电讯报》记者调查发现,随意安装“卫星锅”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同时也成为城市坠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亟待清理整顿。
悬在城市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卫星电视接收机俗称“卫星盆”。合规的卫星电视直播服务解决了农村地区人民长期无法收听和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如今,“卫星盆”也大量出现在人流密集的城市核心区域的建筑立面上。
“根据我们的调查,上海黄浦区的高层建筑立面上只有大约4000个‘卫星盆’。”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邵毅告诉记者。
上海市黄浦区房管局提供的报告显示,通过对该区180栋(楼)的调查,共发现隐患1013处,其中外墙附着物隐患568处,占总隐患的56.07%,其中“卫星天线”高空坠落隐患73处,占外墙附着物隐患的12.58%,占高空坠物全部隐患的7.2%。
记者在黄浦区的几个街道辖区发现,新旧住宅小区都安装了“卫星盆”:有的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墙壁上,有的建在空调的外架上,有的被电线环绕。其中很多“卫星盆”和支架都生锈了。
黄浦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近年来,黄浦区发生多起“卫星盆”从天而降事件:位于鲁班路168弄的大同花园,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天线脱落引发的安全事故。2019年7月8日,小区某高层室外卫星天线掉落在人行道上,幸好发生在夜间,未造成人员伤亡。
“有些‘卫星盆’其实已经废弃了,电线也断了,但还悬在空中。黄埔区是上海的核心区域,人很多。“卫星罐子”已经成为威胁城市安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邵毅说。
最近,浙江、内蒙古、广西很多地方都进行了集中拆除“卫星盆”的工作。据公开资料显示,仅浙江省安吉县长硕街近期就查处了2000多个“卫星盆”;浙江省海宁市在一次集中销毁活动中销毁了2590个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
违法贩卖“卫星锅”现象依旧普遍
在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上搜索“电视雷达”、“电视天线”等关键词后,出现了大量非法出售“卫星锅”的信息,价格从100元到300元不等。名为“正品批发商城”的商家告诉记者,“卫星锅”必须放在室外。“也可以固定在空调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冲击钻和螺丝把‘卫星罐’固定在外墙上。”
此外,还有商家打着合法“入户”、“卫星盆”的旗号出售自制的“卫星盆”,说明可以超越“限于农村”,也可以在大城市使用。
记者查看了相关法规,发现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实行严格的许可制度,涉及市场监管、海关、广播电视等主管部门。
邵毅说:“我们走访了黄浦区的文化部门,文化部门表示,有很多部门在合作拆除非法的‘卫星锅’,涉及数千个具体的拆除地点,需要街道的配合。区里只有几个文化执法人员,单靠自己很难圆满完成。”
记者在上海市文化旅游局的一份采购项目合同中发现,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从一家建筑工程公司购买了拆除“卫星锅”和修复旧社区墙面的服务,价格超过4万元。如果拆除成千上万个“卫星盆”,服务成本将是巨大的。
化解高空之痛不能“一个人战斗”
为了解决“高空之痛”,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多项检察建议,主张全市主要地区对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进行集中专项整治。
上海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表示,可以由文化旅游部门归口管理,多个部门协同进行综合治理,进行批量拆迁。文化旅游部门应当全面检查辖区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许可安装和使用情况,依法查处有关单位和个人非法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查处辖区内宾馆、公共场所和单位非法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行为。
“街道等基层单位要会同主管部门引导群众自行处理,依法处理,查处各类违法情况后,依法移交文化旅游、市场等部门处理;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会同文化旅游部门和街道对本地区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销售、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调查。”邵毅说。(记者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