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充满了水和植物,让游客流连忘返。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来到这里,观察湿地保护和利用情况。总书记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地把保护放在首位,努力维护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使公园成为人民共享的绿色空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何磊说。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十八大以来,湿地保护被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与发展进入快车道。
保护放在首位,初步建立全国湿地保护体系
春天繁花似锦,水波荡漾。罗鸭子在水面上放松,天上的白鹅不断变换队形.这是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西洞庭湖第三关。
“真不敢相信,变化这么大!”现状让来过这里的外国游客黄蓉感叹。由于水域被围为一个养肥的鱼塘,三枝障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破坏一度严重。从2018年底开始,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当地政府展开了整治生态环境问题的攻坚战,拆除了93个鱼塘和2万米低堤,实施了1296.5亩“退湿还潮”,进行了3000亩鸟类栖息地重建和8000亩植被恢复。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钟表示:“我们将逐步建立各种补偿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构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财富。”
湿地、森林和海洋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中国湿地类型丰富,总面积8亿亩,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各省陆续发布省级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湿地面积达到300多万亩。目前,中国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率达到52%以上。在《湿地公约》年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宣布的首批18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有6个城市在其中。
湿地保护的法治越来越完善。省级湿地保护立法已在28个省实施。今年1月20日,《湿地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从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来看,湿地保护立法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NPC环境和资源保护委员会主席高虎城说。
更好发挥湿地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自2月中旬以来,鹤、鹳、鸭等大型候鸟陆续抵达辽宁省盘锦市廖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对50个物种的20多万只候鸟进行了监测。
“近年来,围垦池塘已经退役,湿地面积恢复到8.59万亩,自然海岸线增加了17.6公里。盘锦湿地停留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盘锦林业和湿地保护局局长许巍说。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人为侵占和破坏湿地的现象得到遏制,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洪抗旱、固碳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江苏省徐州市潘国家湿地公园,原是一个坑塘密布、杂草丛生的采煤塌陷区。经过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蝴蝶已经成为湖光山色、风景秀丽、草长的美丽湿地。
四川省西昌市琼海国家湿地公园逐步恢复了琼海周边被占用的湿地,使水域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在保护中发展,“十四五”湿地保护率将提高到55%
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自然和人力资源,各地有效促进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龙潭湿地是距离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最近的湿地,总面积近500亩。“旁边有很多企业。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2019年只有丰南村动了40多家企业,水越来越清了!”住在湿地附近的丰南村老支书陈海年说。
据国家林草局统计,国家湿地公园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超过536亿元,直接带动4.7万人就业。2019年,国家湿地公园接待游客3.85亿人次。
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政府主导、公司经营、村民参与的运营模式,以分红和补贴的方式,带动了近万名当地村民脱贫。
《湿地公约》秘书处秘书长吴
瑞格表示,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为湿地保护所做出的努力非常有价值,经验应该广泛分享。中国政府成功地展示了经济发展和湿地保护是不矛盾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林草局将全力推进湿地保护立法,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建设。组织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做好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