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没有房贷?你的知识产权也可以用来贷款

新华社题:没有房产抵押?你的知识产权也能用来贷款!三月二十三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艳霞

“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技术保险等技术金融产品。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望凭借知识产权获得“真金白银”,其发展壮大的融资渠道越来越丰富,人民币越来越多。

一份专利带来300万元银行贷款

浙江泰州赛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没想到专利证书让他获得了300万元的银行贷款。

“以前贷款都是要把房产抵押给银行的,没想到经过多年苦心研究获得的太阳能空调专利成为贷款的基础。这不仅解决了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也承认了知识产权的价值,这极大地鼓励了致力于创新的美国公司。”丁说,最近他正忙着在全国推广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空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新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但这些“轻资产”企业的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往往很难得到银行的青睐。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同于传统的以房地产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是指企业或个人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合法拥有的无形资产为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融资方式。

根据中国保监会数据,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累计发放贷款5461笔,同比增长34.34%;累计贷款金额592.59亿元,同比增长16.40%,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效益稳步扩大。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2019年,中国保监会出台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单独信贷计划和专项评估激励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提高了该业务不良贷款容忍度。

“政策出台后,一些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和内部定价方面明显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倾斜,一些商业银行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差异化评估机制。”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破解“登记难”“评估难”等质押融资痼疾

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财力差”,研发投入时间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缓解资金短缺、加快知识产权市场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实践中存在一些制约这类业务发展的困难:很难从“海量”的知识产权中梳理出具有独立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业性强,商业银行缺乏独立评估能力;知识产权处置的实现缺乏成熟的市场。

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些慢性病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引导部分中小企业银行机构形成小微科技企业专属的‘双看双评’贷款调查评估模式,通过‘看专利成果转化率和评估价值’和‘看产品市场份额和评估发展’科学判断企业风险,努力突破评估瓶颈。”浙江省台州银保监管分局局长曹广群表示,自2020年以来,辖区内78%的银行机构通过自我评估办理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节省近2500万元

尽管取得了稳步发展,但与传统融资产品相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商业银行来说仍处于探索和熟悉阶段。

“十四五”期间,如何进一步破除相关障碍,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质量和拓展?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业务优势,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知识产权金融业务模式。加强对银行开展独立评估能力建设和专业人才建设的指导。引导银行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扶持创新型科技企业,努力让更多拥有集约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受益。

“要充分发挥政策创新在质押融资中的支撑作用。银监会将及时总结浙江试点经验,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扩大网上质押登记试点范围。同时,积极研究和探索地理标志质押融资。”负责人说。

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离不开配套政策。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加快质押登记的集中化和便利化,优化质押处置和风险分担的外部环境。

“知识产权质押的处置是制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重要瓶颈。银行业金融机构渴望走过这关键的“最后一英里”。主管部门要尽快牵头建设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流通平台

,通过统一交易平台的信息优势、效率优势,发现质物价值、降低处置成本。同时,需要在有关地方政府现有风险分担政策基础上,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新模式。”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