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正文

未来五年如何发展全纳托儿服务系统?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五日电(记者题:未来五年,如何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新华社记者田

没人带宝宝,带宝宝成本高,护理服务贵.照护服务仍是民生保障的短板,亟待填补,关系到婴幼儿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

与人民群众关注“托幼难”密切相关,“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发展普惠性托幼服务体系,提出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幼服务机构和社区托幼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普惠性托幼名额50多万个。

为什么要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全纳医疗服务?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表示,托幼机构的重点是为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必要的照顾服务。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对托儿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就托儿服务而言,根据调查,托儿家庭有近40%的托儿需求,只有4%左右得到满足。”

数据显示,中国3岁以下婴儿数量超过4700万。与巨大的需求量相比,中国的儿童保育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承受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

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整体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大力推动婴幼儿护理服务发展,优先支持普惠性婴幼儿护理服务机构。自2019年以来,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动了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包容性儿童保育服务的特别行动,并努力增加对3岁以下婴儿包容性儿童保育服务的有效供应。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了解到,2020年将有27个省(区、市)290多个城市参与试点,中央预算内的投资每新增一项扶持将补贴1万元,直接带动新增10万项扶持。特别行动支持在东部地区、有条件的中部地区和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地区发展包容性保健服务,并加大努力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和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在政策的推动下,社会力量投资幼儿园市场的意愿明显增强,涌现出大量提供幼儿园服务的机构,逐步发展出商业综合体嵌入、社区办点、幼儿园延伸、家庭“邻里关爱”、企业福利、上门服务等多种模式。

如今,每1000人口中3岁以下婴儿的数量已被纳入“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国家卫健委人口与家庭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这是反映托幼服务供给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托幼服务供给情况,为推进全纳托幼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十四五”时期是发展全民医保的“窗口期”。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这一时期出生人口将比十三五少200多万。“这正好为幼儿园学位和名额的合理分配,推动托幼服务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丹说。

同时,在“十四五”期间,对婴儿护理服务的需求将继续得到释放。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包容性托儿服务体系?

王培安认为,在“十四五”期间,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包容性的微型护理机构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护理服务体系

记者还从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将加强婴幼儿保健宣传教育,提升家庭科学育儿能力,并开发制作婴幼儿保健服务宣传教育系列图书;继续开展“向日葵计划”,在农村建立亲子小屋,培训亲子服务辅导员,提升农村家庭科学育儿能力;整合社会资源,研究制定托幼机构社会监管标准,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需要的社会监管体系。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