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近日,为确保中小学生享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指定学生的睡眠时间。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应睡10小时,初中生应睡9小时,高中生应睡8小时。学校、家庭和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具体要求如下:
在一、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身体恢复、整合和记忆巩固的重要环节。这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非常重要。各地学校要将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合作教育机制,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儿童睡眠管理。
根据二、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应睡10小时,初中生应睡9小时,高中生应睡8小时。学校、家庭和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三、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的作息时间。小学早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3,336,020,中学一般不早于83,336,0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因特殊家庭情况提前到达的个别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场所和学校要保证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学校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学生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要求。
四、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中小学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对作业的整体管理,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总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让小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能在学校完成大部分,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校外培训机构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安排作业。
五、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中小学应引导家长和学生,制定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人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夜间就寝时间,促进自主管理、作息规律、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迟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迟于23:00。如果个别学生直到就寝时间才完成作业,家长应督促其按时睡觉,熬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术指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调整作业的内容和数量。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
六、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睡眠管理和指导,将学生的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的监控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地方教育督导部门应当将学生睡眠管理纳入日常督导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评估范围。各地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的渠道,及时完善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有效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