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公布2021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复试成绩,不少考生0分,引起关注,微博热搜也出现相关话题。
4月9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指出:
根据学校的研究,22名考生将被取消自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的资格,并给予零分。
根据情况描述,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招生工作安排,全国人大法学院于2021年3月28日至29日组织了一次法学硕士(非法学)复试。3月31日下午,一封邮件反映,部分参加法学院法学硕士(非法学)复试的考生在本专业复试期间自发成立的微信群“21人非法分硕士组”中,透露了复试内容。
人大法学院表示,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联系考生核实相关情况,反复核对证据,慎重确定“21人大非法分组”中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泄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取消本科目考试成绩”的规定,学校决定取消自愿复试相应科目的22名考生的考试成绩,并给其打零分。
据报道,《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有极其明确严格的考试规则和考试纪律要求。《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复试期间,考生不得录制录像。考完试后,不允许他们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的内容。不允许他们以任何方式(微信等)将试卷、答案和考试内容转发给亲戚或他人。)."各考生在自己签名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中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中不录音、不录像,复试相关内容不保存、不传播”。
以下为情况说明全文
此前有媒体证实,考生在复试前已签署相关承诺。其中提到“自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违反承诺),自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记录的处罚,三年内不得申请研究生。”
记者注意到,3月30日,全国人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确保复试录取的公平公正,“学校将在录取后三个月内,按照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试。如果审查失败,学生身份将被取消。”
现在相关话题热议。
光明网评论称
“无论如何,规则就是规则。考生在复试未结束时散布相关内容,明显违反承诺书要求的,学校应当予以处置。”
央广网也刊发评论
零分暂时断送了这些考生的“考研梦”,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太苛刻,太没人性。但是仔细研究之后,我们会发现,学校是有章可循的。考生此前已在《诚信复试承诺书》和《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上签名,明知与复试相关的内容是“国家秘密事项”,并承诺不记录和记录复试过程,不保存和传播与复试相关的内容。这两份文件还提到了惩罚性措施。
考生“宠”了考研交流组的复试题。本意可能是简单善意的交流,但讨论复试题确实违反了相关规定,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知法必依法。没有规则,